在前期的拟盘多毛孢资源调查中,我们收集了1000多个菌株并进行了种类鉴定,开展了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拟在此基础上增加收集拟盘多毛孢菌株,从国际菌种保藏机构购买部分重要种类的菌株,选择各形态种的代表性菌株进行DNA的提取,线粒体细胞色素酶I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和翻译延长因子1-α基因序列扩增、测序,结合已有和补充的ITS序列,分析这四个片段DNA序列与拟盘多毛孢种类及其形态特征的内在联系,比较四个DNA序列对拟盘多毛孢种类的鉴别作用,选出最适合拟盘多毛孢属物种鉴定的DNA片段作为候选DNA条形码,建立基于候选DNA条形码及与拟盘多毛孢属形态特征相对应的拟盘多毛孢属分类检索表,为真菌生命条形码标准DNA片段的筛选和确定打下基础,推动真菌分子鉴定技术的发展。
开展拟盘多毛孢属种类的线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线粒体细胞色素酶I基因(COI)、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和α-延长因子基因(EF1-α)序列测定,除线粒体细胞色素酶I基因(CO1)无法扩增外,其他序列都扩增出来,并用这三个序列开展拟盘多毛孢种间系统学分析,这三个序列对拟盘多毛孢属种间的鉴别作用也进行了研究。发现ITS、EF1-α和tubulin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反映拟盘多毛孢属的系统演化关系一致,对种类的鉴别作用也基本一致。三个系统发育树都首先分为两个大分支A和B,A分支体现分生孢子中间色胞为淡色,B分支中间色胞为暗色,说明拟盘多毛孢的中间色胞的颜色类型是拟盘多毛孢属的首要鉴定特征。从三个序列的系统树分析,Guba(1961)分类方法,许多种类属于重叠种需要合并。经比较,ITS最适合作为拟盘多毛孢属的分子条形码,它既容易使用通用引物扩增,也与形态形成很好的对应关系。并给出以条形码为依据的初步拟盘多毛孢属种类检索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DNA storage: research landscape and future prospects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e infertility associated with sperm DNA fragmentation
拟盘多毛孢属及邻近属分子系统学研究
源于拟盘多毛孢属内生真菌的二苯酮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无花果拟盘多毛孢pestheic acid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
中国盘多毛孢属及有关属真菌系统分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