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污损已成为人们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所要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研制开发海洋天然产物防污剂是获得高效低毒防污剂的重要途径。海草作为固着生长在海底的植物能产生许多活性独特的化学物质来防御自身免受外界的侵蚀。本研究组在前期工作中已从两种南海海草(海菖蒲和泰来草)中发现两个具有很强抗海洋生物污损的活性先导化合物。本项目拟在此基础上,通过海洋天然产物化学、海洋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配合,以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附着和抗污损细菌活性筛选为导向,运用多种现代高效分离制备技术和分析技术,快速分离鉴定其粗提物有强抗污损活性的海菖蒲和泰来草中活性先导化合物;结合前期研究结果,优化所得活性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以获得高效低毒的抗污损活性化合物;探讨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测试其野外抗生物污损活性,初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为研制原创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新型无毒绿色防污剂奠定基础。
海洋生物污损已成为人们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所要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研制开发海洋天然产物防污剂是获得高效低毒防污剂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附着和抗污损细菌活性筛选为导向,运用多种现代高效分离制备技术和分析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泰莱草和海菖蒲的化学成分,共分离鉴定了60余个单体化合物;从中筛选到3个具有强抗生物污损的黄酮类化合物和3个抗污损的苯甲酸类化合物,探讨了它们的构效关系,其中2个黄酮类化合物海上挂板抗污损能力的测试正在进行中。此外,从泰莱草和海菖蒲中分别发现两个抗病毒黄酮苷有效部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其中泰莱草中有效组分有显著的抗单纯疱疹病毒(HSV-1)活性,其有效单体成分是结构上有特色的磺酸化黄酮苷,本研究发现该泰莱草有效成分抗HSV-1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直接灭活病毒,使病毒不能正常吸附与穿入细胞,从而将HSV-1感染阻断于胞外;采用药物凝胶对豚鼠皮肤疱疹的治疗试验表明该泰莱草有效部位能明显缩短感染伤口的痊愈时间。本研究从植物化学系统分类学的角度揭示了泰莱草和海菖蒲的化学分类特征,阐明了这2种海草在海洋中抗污损的化学防御功能物质基础,并提示它们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研究结果接收发表了17篇标注了本基金资助的国际SCI文章,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获授权专利1项,出版电子图书一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无污染海洋防污剂的合成与防污机理的研究
新型海洋防污体系的构建:生物降解大分子防污剂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海洋防污仿生涂层材料的研究
海洋防污的化学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