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城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仍处在较高的水平。大量研究证实了大气颗粒物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项目拟采用高脂血症和正常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给予大鼠一次性气管滴注不同剂量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后,观察大鼠血液中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NO、ET-1和vWF的不同浓度、血循环内皮细胞的存在情况以及相应病理变化,从大气颗粒物对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角度探讨颗粒物是否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导致对心血管系统的急性影响;并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大气颗粒物对EC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细胞生存率、细胞凋亡、细胞膜及线粒体功能等的影响,研究其机制,进而为阐明大气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解释,并为修订相关大气质量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城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仍处在较高的水平,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研究证实了大气颗粒物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项目采用高脂血症和正常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给予大鼠一次性气管滴注不同剂量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后,观察其对大鼠血管内皮的急性影响,从而探讨颗粒物是否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导致对心血管系统的急性影响;并通过细胞实验研究其机制,进而为阐明大气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解释。.结果显示:.1 对高脂血症大鼠,气管滴注不同剂量PM10和PM2.5,可导致肺部炎症的发生,表现为肺灌洗液在白细胞及炎性因子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增加,肺切片中也可观察到相应变化;但反映对血管内皮影响的生物标志物(ET-1,vWf,VEGF-D,循环血内皮细胞,血管病理等)的变化规律不够明确,甚至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2 对正常大鼠,可观察到与高脂血症大鼠类似的结果,二者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 体外细胞实验也未观察到PM10和PM2.5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综上,虽然颗粒物与机体心脑血管系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已有明确证据表明颗粒物可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发生改变,且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也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颗粒物并不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而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需从其他途径探讨颗粒物与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关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北京市大兴区夏季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来源及影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脉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血清 VEGF、pro⁃ADM 水平与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FLAIR血管高信号和DW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
大气PM10和PM2.5对心血管系统的急性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实际大气颗粒物暴露对大鼠胎盘DNA甲基化改变的影响研究
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大鼠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
大气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疾病的长期影响和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