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鼠类啮齿动物属于啮齿目田鼠科,主要分布于中国。绒鼠属(Eothenomys)于1896年由美国科学家Miller 建立。该属分类十分混乱,在亚属分类上,有的学者认为包含3个亚属,有的认为有2个亚属,有的认为没有亚属分化;种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曾经被命名为该属的种类多达24种,但没有一人同时承认这24种,目前不同学者承认的从5种到12种不等。亚种的分化更是莫衷一是。该属动物主要分布于东洋界,包括陕西、山西、甘肃、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浙江、福建等省,除少数几个亚种外,模式标本几乎全在国外,有些种和亚种国内没有采集到标本,对我国相关研究带来了很多不便。本研究试图通过广泛采集标本,通过经典分类学、阴茎形态学研究,并适当开展部分分子生物学研究,理顺绒鼠属的分类系统,收集齐全全部地模标本。
本项目严格按照申请书的承诺开展工作。3年来,分别到四川、云南、西藏、新疆、河北、山西、宁夏、陕西、青海等省采集标本。共采集标本3518号标本,其中绒鼠类标本562号,完成了标本采集目标任务。在采集种类上,我们采集了全部种的地模标本,尤其采集到了十分珍贵的 Eothenomys wardi, E. custos hintoni, E. chinensis traquinius, E. cachinus, E. fidelis 和Myodes shaneius的地模标本,超额完成了绒鼠有关种类采集任务。主要成果包括:发表SCI论文6篇,还有1篇SCI论文被接收,1篇正在审稿,3篇SCI论文正在写作中;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篇(《兽类学报》2篇;《四川动物》2篇),1篇已经接收(《兽类学报》)。发表绒鼠属新亚属1个(Ermites);证实绒鼠属两个新种的存在(新种的描述正在发表中);提升了2个亚种的分类地位到种(E. custos hintoni, E. chinensis traquinius)并安排到新亚属中;确定了绒鼠类包含Eothenomys和Caryomys两个属,确认了Eothenomys 属包括3个亚属:Eothenomys, Anteliomys 和新亚属 Ermites;确认绒鼠类包括Caryomys eva, C. inez, Eothenomys custos, E. chinensis, E. olitor, E. proditor, E. hintoni, E. tarquinius, E. sp.1, E. sp.2, E. melanogaster, E. cachinus, E. eleusis, E. miletus, E. fidelis和E. wardi16个种;改变了Eothenomys wardi是 Eothenomys chinensis的亚种或其种组成员的传统看法;shaneius 和regulus被证实是Myodes属成员,且为独立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分类、预测与防控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中国特有属绒鼠类群系统演化的研究
草原鼠类语声分析
利用增绒技术促进绒山羊非生绒期长绒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
光控增绒技术影响绒山羊长绒相关miRNA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