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以慢性致残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抗原多肽、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RB1及T细胞受体 (TCR) 三分子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是本病异常免疫反应的始动环节。本课题组前期已从RA患者外周血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筛选鉴定出RA特异性自身抗原- - - - 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并且在RA患者体内检测到抗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ACF),该抗体不仅对RA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还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本研究对RA特异性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进行表位功能、HLA-DRB1结合特性、T细胞活化和关节炎诱导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其翻译后修饰后抗原功能改变进行系统分析,从分子、细胞、HLA-DR4转基因小鼠和RA患者外周血不同层面研究了其在RA中致病的分子机制,使得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在RA发病机制的研究上有重要进展。
本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早期RA患者纤维蛋白原(FIB)beta链第72位精氨酸发生了瓜氨酸修饰,而正常人该位点不存在瓜氨酸化修饰。RA患者天然瓜氨酸化位点FIB beta链第72位的精氨酸位于B细胞表位上。.合成了2条抗原肽,分别为原型肽FIB beta67-77 (SGGGYRARPAK)和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C-FIB)beta67-77(SGGGY R*ARPAK)两条肽(R*代表瓜氨酸)。通过ELISA方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原型和瓜氨酸化FIB beta67-77抗体水平。RA患者IgG、IgA、IgM型抗C-FIB beta67-77抗体滴度均高于非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0.01)。各组血清中抗FIB beta67-77 肽抗体滴度无差异。抗C-FIB beta67-77抗体IgG、IgA和IgM在RA中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0.7%、48.5%和55.1%;特异性分别为94.8%、92.7%和92.4%。联合检测三个亚型敏感性为87.7%,特异性可达78.5%。尤其对IgM-RF、AKA、APF及抗CCP抗体阴性RA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抗C-FIB beta67-77抗体阳性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疼痛数、小关节受累数目、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关节炎影像学分级均明显高于该抗体阴性组。阳性组的血沉、C反应蛋白、IgG和类风湿因子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抗C-FIB beta67-77抗体与RA的疾病活动度和骨质破坏密切相关。RA患者PBMC对C-FIB beta67-77和FIB的增殖反应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IB beta67-77与priess细胞表面的HLA-DR4分子发生了特异性的结合。.筛选鉴定出C-FIB alpha链FIB alpha 127-139(R*VSEDL R*SR)(R*瓜氨酸化)为T细胞抗原表位。结合试验证明C-FIB alpha127-139与HLA-DR分子特异性结合,并可以被抗HLA-DR的单抗竞争性抑制,而原型肽与HLA-DR4分子的结合较弱或未结合,即瓜氨酸化修饰增加了FIB多肽与HLA-DR4分子的结合力。通过HLA-DRB1限制性细胞系进行T细胞增殖试验研究结果示C-FIB alpha127-139对T细胞的激活能力高于原型肽(P<0.05)。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聚酰胺酸盐薄膜的亚胺化历程研究
瓜氨酸化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分子机制的研究
肿瘤抗原弱势表位优势化及其可能机制的实验研究
细粒棘球蚴B抗原亚基特异性表位重组抗原的构建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环胍氨酸肽表位的表达及其抗体致病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