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析APN/CD13结构基础上,借助靶点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构建了全新结构的环酰亚胺小分子类肽化合物库,筛选出了3-(2-氨基-取代乙酰氨基)-2,6-哌啶二酮-N-乙酸衍生物24f具有很强的APN/CD13靶点抑制作用。以APN酶活性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24f对肿瘤表达APN/CD13的抑制作用;以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Lewis肺癌自发转移、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等不同动物转移模型,研究24f的抗侵袭转移作用;以血管内皮细胞微血管形成试验、内皮细胞丝足形成和CD34/MVD微血管密度法等评价24f体内外抗肿瘤微血管形成作用。在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以Western blot和siRNA等试验方法,研究24f对APN/CD13激活肿瘤细胞Ras-Raf-1-MEK1/2-ERK1/2信号传递的阻止作用,评价24f的抗癌转移作用机制。
按计划完成,1.以L-亮氨酸对硝基苯胺底物法分析24F对癌细胞APN/CD13酶活性抑制作用;以免疫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PN/CD13表达;以transwell chamber观察24F对癌增殖和游走抑制作用;以裸鼠移植ES-2模型,尾静脉注射评价24F活性。以Hoechst 33258染色法、Annexin V/PI法检测24F对癌细胞凋亡作用;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蛋白表达,包括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以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法评价24F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以Western blotting测定24F对癌细胞内皮因子VEGF抑制作用。实验结果:24F对高表达APN/CD13细胞HL-60和卵巢癌ES-2 APN/CD13抑制作用强,以500μmol/L孵育60min,抑制率分别52.5%和61.7%。24F对低表达APN/CD13的SKOV3,PLC/PRF/5和ECV304酶抑制作用弱。24F对体外生长HL-60和ES-2细胞增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明显抑制ES-2细胞穿过基底膜。24F对裸鼠体内生长ES-2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分别以10,50mg/kg尾静脉给药,对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1.0%和38.0%。以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4F对肿瘤细胞APN/CD13表达,发现24F对体内生长的ES-2肿瘤组织APN/CD13抑制作用较强。24F诱导ES-2和HL-60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发现凋亡比例增加,可能与其诱导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升高有关。检测细胞周期发现,24F能使HL-60细胞停滞于G0/G1期,阻止进入G2/M期。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4F能降低ES-2细胞VEGF表达水平。环酰亚胺类肽化合物24F具有较强抗癌活性,其机制与其抑制APN/CD13活性和表达水平有关,通过降低肿瘤细胞APN/CD13酶活性和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24F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APN/CD13活性和表达水平有相关性,因而产生较强的抗癌活性。本课题累计发表署名本项目课题编号的SCI收录文章8篇,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2名。课题组正按照国家FDA要求,评价动物体内药效学和作用机制,争取进入临床前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以氨肽酶N(APN/CD13)为靶点的环酰亚胺类肽化合物CIP-13F抗肿瘤转移及机制研究
以甲硫氨酰氨肽酶(MetAPs)为靶点发展新型抗癌和抗感染药物
以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APN为靶点的抗癌药物研究
以氨肽酶N为靶点的抗癌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