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山区城镇化行为过程与地质环境耦合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228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2.00
负责人:王念秦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马建全,高丙丽,李识博,尚慧,杨盼盼,曹红丽,汤廉超
关键词:
城镇化过程强度耦合机制行为方式地质环境
结项摘要

Rural area urbanization i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at present.Urbanization's behavior process can induce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meanwhile,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can also make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slow.Such coupling mechanism research of "behavior and process-geologic environment" is a found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n - land relationship. For the problems of geologic environment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This project plan to propose the contribution models of urbanization process,to ge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strength of behavior process,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steady state coupling and coupling catastrophe about "behavior and process-geologic environment".In the researching process,we must fully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f urbanization behavior(new-built town,extension-built town and their normal working)、process(temporary、intermittent and lasting).we have to consider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geologic environment(evolution and catastrophe).Meanwhile,we need to use the technique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a large scale model,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to obtain the quantitative or semi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behavior mode and its strength,as well a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The research woud be provided the new thinking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disasters at leoss mountain area.

城镇化是当前的一项基本国策。城镇化行为过程促发地质环境演变,地质环境演变又制约城镇化的进程,这种“行为过程-地质环境”耦合机制的研究是两者协调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课题针对黄土山区城镇化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充分考虑城镇化行为(新建、扩建、运营)、过程(暂时性、间歇性、持续性)特点及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演变、灾变),结合城镇化试点,利用监测、监控技术,大型模型、模拟、试验技术,获取行为方式、过程强度、演化特征等定量、半定量参数,提出行为方式贡献模式,揭示行为过程强度贡献率,探索“行为过程-地质环境”稳态耦合及耦合突变机制,以期为黄土山区城镇化防灾、减灾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镇建设、旧城扩展而导致的地质环境演变、地质灾害频发,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项目以黄土山区韩城市、泾阳县、临潼区等地的城镇为研究区,利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控技术,物理模拟、试验技术等方法和手段,开展了城镇化系统内部耦合机制、地质环境系统内部耦合机制、城镇化行为过程与地质环境耦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成果包括:(1)在城镇化系统内部耦合机制方面。以西安市临潼区为例,收集研究区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土地、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交通路网、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数据,调查区内城镇扩展、发展的人口、植被、居住、道路、地下水、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数据,编制了《西安市临潼区城镇化过程与地质环境演变调查报告》,探讨了城镇化行为过程量化规律及其与地质环境变化的关系,提出了渭北工业区建设中可预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其对策。(2)在地质环境系统内部耦合机制方面。总结并阐述了中国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关黄土窑洞研究—黄土窑洞“人文层”厚度及宏微观性质、基于盲数理论的黄土窑洞稳定性定量评价、基于正交设计的窑洞稳定性敏感性分析、黄土塬塬坡地下水浸润带研究等;探索了地质环境变化和地质灾害演变关系-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地质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陕西商南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基于变异系数法的临潼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3)在城镇化行为过程与地质环境耦合机制方面。探索了城镇化行为过程(地上下开挖、向山要地等)与地质环境(因素变化、指标脆弱化等)的耦合关系,如临潼骊山Ⅱ区滑坡前部深基坑开挖及其响应、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垂直于隧道轴线的管线变形影响规律、延安市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耦合分析等。这些成果对充分了解中国城镇化的行为方式、城镇化促进其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的演变、灾变等起到了很好的认知作用,对城镇化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理论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5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王念秦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0972174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城镇化与山区劳动力转移时空过程与对策研究

批准号:4147146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邓伟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山区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化机制及控制系统的研究

批准号:49272159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王兰生
学科分类:D0706
资助金额:9.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我国典型城镇化滨海小流域水体环境与生态耦合响应机制

批准号:4137147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俞慎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黄土高原流域水文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机制与耦合模拟

批准号:50779074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贾仰文
学科分类:E0901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