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近年来多项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血管病理研究发现人群AS斑块中存在高浓度的尿酸,提示尿酸可能为促进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降尿酸治疗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点。虽然尿酸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关系密切,但对其如何发挥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和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及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探讨(1)尿酸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致病条件;(2)尿酸对离体血管舒张性的影响及机制;(3)尿酸在内皮细胞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方面的作用和机制;(4)尿酸对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机制,从而明确尿酸在AS斑块形成中的作用,为伴有高尿酸血症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如何进行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本项目组完成了计划任务书的预定研究内容。通过成功构建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探讨了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关系、尿酸对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实验探讨尿酸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在尿酸所致血管内皮损伤中的相关作用机制。.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尿酸血症组、高脂血症组、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分别给予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2g/kg.d灌胃或高脂饮食12周,检测血尿酸、血脂、肝功能、肾功能,HE染色法观察血管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NOS和iNOS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等。结果显示:高尿酸组、高脂血症组、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较正常组紊乱,高脂血症组、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组可见脂肪变,且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组内皮层连续性丧失;各组大鼠血管病理检查未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高脂血症组、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组eNOS表达增加、iNOS表达降低,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组eNOS表达增加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组MCP-1、VCAM-1的表达升高(p<0.05),而高尿酸血症组、高脂血症组无统计学差异。高脂血症组、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组MDA、NADPH氧化酶较对照组升高(p<0.05),高尿酸血症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培养原代HUVEC,给予尿酸刺激或尿酸联合阴离子转运体抑制剂共孵育,CCK8检测显示随尿酸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细胞生存活力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尿酸刺激导致血管内皮细胞MCP-1、IL-8、VCAM-1、ICAM-1表达增加(p<0.05),此作用可被阴离子转运体抑制剂(丙磺舒)抑制。.结论:高尿酸、高血脂导致大鼠血管损伤,高脂血症与高尿酸血症并存时对血管的损害作用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eNOS表达增高和iNOS表达下降。高尿酸合并高血脂症组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增加、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增强。高尿酸血症促进高脂血症时的炎症反应,对氧化应激反应无明显影响。高浓度尿酸促进HUVEC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并被阴离子转运体抑制剂抑制,提示尿酸可能通过阴离子转运体进入细胞产生炎症效应。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Everyone has a donor: contribution of the Chinese experience to global practice of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Integrative functional genomic analysis of intron retention in human and mouse brain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基于谱效相关性探讨菊苣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效机制
心理应激促进脂肪组织生成尿酸及致高尿酸血症机制
高尿酸血症诱导血管钙化的机制研究
土茯苓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