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种新技术在分类学中的应用,使鸟类宏观分类学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研究物种之间的系统学关系,近代鸟类学发展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在对种和种下分类的调整。许多亚种逐渐被发现具有种的特征而被提升为种。然而,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程度相比,我国大陆学者在利用新的手段及方法研究鸟类分类方面的工作相对欠缺。棕颈钩嘴鹛被分成14个亚种,其中中国分布有10个亚种。通过观察对比,我们发现棕颈钩嘴鹛在中国境内有分布的10个亚种至少可以分成3个大的类群。本研究拟采用形态分类结合分子系统地理学、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棕颈钩嘴鹛的所有中国亚种进行分类与整理,解决有争议的亚种分类问题,检验基于形态特征的亚种类群分类方式是否与其种下分子系统结构相呼应, 形态特征分化较大的亚种分化程度是否达到种的水平;获得钩嘴鹛属的种下进化历史,结合地质历史事件,探讨岛屿类群的起源与演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分类、预测与防控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内源磷形态分布及其对扰动的响应
基因渐渗对于台湾钩嘴鹛和棕颈钩嘴鹛基因组分化的影响
蓝冠噪鹛分类地位及江西噪鹛属鸟类系统演化研究
火尾绿鹛的分类地位及进化适应
中国淡水钩虾的分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