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是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参与植物组织和病源微生物的互作及防御反应,特别是在人类抗肿瘤活性、防止骨质疏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大豆异黄酮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48份大豆微核心种质和鲁黑豆2号(高)×南汇早黑豆(低)构建的F5:7-8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SSR和SNP标记方法,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异黄酮主要组分含量,利用关联分析和数量性状定位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控制异黄酮主要组分的基因数目,基因效应、基因与环境互作;通过高/低含量基因池、生物信息学手段和次级分离群体标记方法,定位异黄酮主效QTL,发掘控制异黄酮主要组分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大豆异黄酮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服务。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参与植物组织和病源微生物的互作及防御反应,特别是在人类抗肿瘤活性、防止骨质疏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大豆异黄酮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在创建大豆异黄酮HPLC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大豆RIL群体,采用SSR标记方法,绘制了一张包含161个多态性SSR标记,全长3546.54 cM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结合异黄酮表型数据,共检测到 3个多环境条件下稳定表达的QTL。采用SLAF-seq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5785个SNP标记,总遗传图距为2255.18 cM,平均遗传图距为0.43cM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异黄酮表型数据,共定位到11个多环境条件下稳定表达的QTL,特别是标记qIF20-2在所有环境条件下针对多异黄酮组分均能稳定表达,其平均表型遗传解释率为19.6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所定位的QTL区间内存在13个与异黄酮相关的关键酶结构基因,包括4CL、CHI、CHR、IFS、OMT等关键酶基因,并经qRT-PCR方法,证明了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合成相关酶的表达模式是不同的。通过与参考基因组比对,针对标记qIF20-2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该区间内共有93个注释基因,其中包含3个MYB类转录因子和1个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基因。通过同源克隆和测序分析,发现转录因子基因Gm20MYB-1和Gm20ZF-1在双亲间存在差异,经过大群体关联分析发现该两个基因与异黄酮组分关联。另外,以大豆微核心种质为自然群体,结合基因型和两个地点的异黄酮表型数据,采用关联分析方法,定位到3个与异黄酮相关的关键热点区域,为大豆异黄酮主效QTL的精细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甜瓜SLAF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果柄长度主效QTL定位
Genetic dissection of large grain shape in rice cultivar 'Nanyangzhan' and validation of a grain thickness QTL (qGT3.1) and a grain length QTL (qGL3.4)
HPLC法同时测定刺山柑果实正丁醇部位中3种成分及该部位抑菌活性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谷子SSR标记的高密遗传图谱构建与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
大豆异黄酮主要组分含量的遗传与关键酶的调控
大豆异黄酮12种组分全基因组QTL扫描和优异等位变异及特异材料发掘
芝麻抗旱性QTL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