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内波非线性耦合机制及其混合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97601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7.00
负责人:陈桂英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卢著敏,谢晓辉,李明磊,徐驰,杨棋
关键词:
PSI机制非线性耦合内波参数化模型
结项摘要

海洋内波活动直接影响着油田的安全开发、潜艇的安全行驶及海洋物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此对海洋内波的研究能够对潜艇航海安全保障、海洋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水文动力参数。在中国南海,由于内波活动频繁,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该海域的内波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及数值模拟。但这些研究大多都仅限于内波的产生机制,对于内波之间的非线性耦合机制及其它们引起的海洋混合的研究仍然非常缺乏。本项目拟研究南海内波之间的非线性耦合机制(如参数化次(超)谐波不稳定等)所引发的内波能量的相互传递,并分析大振幅孤立内波、中尺度涡对这种能量传递的调制作用,进一步通过观测研究由内波之间不同非线性相互耦合机制所引起的海洋混合空间分布特征,来揭示内波非线性动力演变特征并建立起内波混合参数化模型,为模式预测研究提供可靠的参数化依据。

项目摘要

我们基本上完成了本项计划研究的核心内容. 我们深化研究了南海北部的参数化次调和不稳定机制, 首次发现了一个新的PSI波-波相互作用机制, 能量可以从半日潮向全日潮及惯性震荡进行传递,并符合强非线性耦合,这种强非线性作用伴随着强能量耗散. 另外, 在强孤立子区, 研究了强非线性作用对能量的重新分配规律, 能量在内波范围内能量传递规律符合标度值-2.3, 为声学反演提供了参数化模式.此外, 对中尺度涡的产生和耗散率进行了研究, 其中,在复杂地形区域,耗散率数倍于背景场中的中尺度涡产生和耗散率. 进一步研究了南海ROSSBY波的最大能量耗散尺度随纬度的变化. 对南海及吕宋海峡的湍流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观察了内波耗散的特点.开发了多点流体温度测量系统, 为进一步观测热扩散系数奠定了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3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陈桂英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676022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7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87602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27602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9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774152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利用单模发射的浅海内波环境下声场简正波耦合效应研究

批准号:1127433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胡涛
学科分类:A2302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南海内孤立波演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批准号:11042003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周济福
学科分类:A1302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3

基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深海内波SAR遥感探测模型研究

批准号:6117116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王晶
学科分类:F0113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南海内潮演变特征及湍流混合机制研究

批准号:4163097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尚晓东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30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