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社会更加和谐"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从2004年起退耕还林工程钱粮的补助年限将逐年到期。如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客观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能力,探讨后续发展对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该项目综合运用林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创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工程与区域社会环境的适应性,构筑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框架,探索协调改善生态环境与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的有效途径。其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生态工程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工程区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社会评价理论与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西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社会影响评价
低碳经济发展能力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PDP模型的公众应急能力评价及其能力建设系统研究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土地覆盖变化趋势分析和生态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