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结合保存于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的刚毛藻目海藻标本及野外新鲜材料,以经典分类学、实验分类学、野外调查及生物地理学等方法、手段开展中国此目海藻的分类学研究。在现有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解剖学特征及相似易混淆种的生长发育特征分析、比较、描述,生态学特征比较,与模式标本及国外报道比对,物种区系温度特性等多方面、多途径入手,全面、系统性地阐明我国刚毛藻目海藻的物种多样性,修订其分类系统并纠正或修补过去的错误或失误,为我国此目海藻多样性保护、下游的研究与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项目通过3年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绩:1)收集刚毛藻目海藻的文献和资料140余份,尤其对己发表的中国种类进行核实,编排了中国已发表的物种名录,2科6属50种;2)在我国沿海地区开展了50余次野外调查工作,收集大型海藻标本1000余张,了解了我国沿海区域的环境现状和大型海藻的生长、分布等信息;3)对我国沿岸的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完成我国海产刚毛藻目的研究工作,共计鉴定与甄别出了2科6属58种,其中新种5个、新记录种9个、新修订种6个;4)对分类鉴定的2科6属58种进行了物种特征描述,绘制结构图56幅,图版照片32幅,野外照片100余幅,编制中文检索表7个,英文检索表1个,新分类群的拉丁文描述5个种,并介绍了58种的生物地理学分布等信息;5)分析了我国该目相似、易混淆种类,如气生硬毛藻和线形硬毛藻区分等,详细研究了入侵种强壮硬毛藻的分类学、实验分类学、分子鉴定及入侵行为;6)发表标注项目编号的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6篇(含2篇出版中的)、国内核心期刊论文7篇;出版著作4部(含合著);申请专利2项。首次比较全面系统性的阐明了我国海产刚毛藻目的物种多样性,为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冲击电压下方形谐振环频率选择超材料蒙皮的沿面放电长度影响因素研究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中国绿藻门石莼目海藻的区系分类学研究
绿藻门橘色藻目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中国海洋绿藻门刚毛藻目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及其DNA条形码库构建
淡水刚毛藻目的系统分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