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虱传双生病毒(WTGs)是一类具有经济重要性的危险性植物病毒。在我国,WTGs通常会形成由病毒基因组DNA-A、卫星DNAβ和DNA1等组成的病害复合体,其中卫星分子与病毒之间具有复杂的互作关系,可能在病毒致病、进化及病害流行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在四川"攀西"地区也存在WTGs的为害。本项目拟通过田间多点、连续采样检测并测定病毒DNA-A、DNAβ和DNA1分子的序列,系统分析四川WTGs的主要种类和复合侵染情况,明确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病毒及卫星DNA等的变异类型,探索变异的主要原因,同时构建代表性病毒DNA-A、DNAβ和DNA1分子的侵染性克隆,分析各分子间的互作关系,弄清这些分子在致病及病害流行中的作用,预测WTGs在四川流行危害的潜在风险。项目的完成可望揭示四川WTGs病害复合体的致病性变异和病害流行的分子机制,为防范这类病害复合体在四川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系统采集了四川地区11种作物和20种杂草上的粉虱传双生病毒(WTGs)疑似病样469份,利用WTGs的通用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从番茄、辣椒、烟草、赛葵、胜红蓟、锦葵、曼陀罗及稀硷等8种寄主上分离获得304个WTGs分离物;基于RCA-PCR及克隆测序技术共鉴定到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烟草曲茎病毒(TbCSV)、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PaLCuCNV)、云南赛葵黄脉病毒(MYVYNV)和赛葵黄脉病毒(MYVV)等5种双生病毒;首次在辣椒样品中分离到TbCSV,明确锦葵为MYVYNV及TYLCCNV的新寄主。在与四川宁南毗邻的云南巧家辣椒上分离到一个重组产生的WTGs新种,暂命名为中国辣椒黄化曲叶病毒(Pepper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PYLCCNV)。利用WTGs卫星DNAβ的通用引物beta01/beta02进行PCR扩增发现,除侵染辣椒的TbCSV外,四川WTGs分离物普遍伴随卫星DNAβ分子,共分离到MYVYNB、MYVB及TYLCCNB等3种卫星DNAβ。田间大样本分析表明,WTGS复合侵染现象普遍,且赛葵上复合侵染最严重。四川WTGs病害复合体的组分复杂,病毒可与多种卫星互作。利用重组分析软件(RDP)对本研究所得6种病毒的55个分离物进行重组分析,除PaLCuCNV外,其它5种双生病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组,且重组热点区主要集中于IR和AC1区。基于AV1、IR及DNA-A全序列,利用DNAsp5软件对这些分离物及GenBank中已报道同种病毒进行中性检测,对不同寄主来源或地理来源的种群历史概况及发展动态的分析表明,6种双生病毒的发展动态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已形成稳定的种群,有进一步发展扩大的趋势,且病毒各区段的进化呈现不均衡性。四川WTGs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且具有明显的地理和寄主差异性,对同种病毒而言,其地理差异性对双生病毒进化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寄主差异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中国粉虱传双生病毒致病性变异及病害流行的分子基础
云南粉虱传双生病毒DNA β基因组及致病性变异
与粉虱传双生病毒伴随的DNAβ分子C1ORF的功能研究
烟草曲茎病毒/DNAβ病害复合体种群遗传结构及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