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效分析的分布式联供系统变工况特性及主动调控策略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7603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2.00
负责人:邵友元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左远志,郭晓娟,秦贯丰,蒋润花,杨小平,邱永福,曾君丽,叶领云
关键词:
变工况主动调控分布式联供系统
结项摘要

瞄准分布式联供系统中用能效率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如下互相关联的研究内容:(1)基于热力学分析,对联供系统变工况特性进行分析研究;(2)基于能效分析,探讨改善全工况联供系统性能的主动调控策略;(3)采用多能源互补、蓄能、中低温余热先进利用技术等关键单元,开拓性地开展新一代分布式联供系统集成技术研究;(4)就关键技术单元开展实验平台验证。.通过研究,分析联供系统冷热电负荷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揭示系统性能与系统变工况特性的关联规律及系统性能下降的本质原因;探索改善系统性能的主动调控策略,提出新一代分布式联供系统的集成方案,使分布式联供系统节能率明显改善(达20%以上)。

项目摘要

围绕项目所提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项目在执行期内完成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针对分布式联供系统中用能效率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在执行期内重点开展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基于热力学、热经济学分析,对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变工况特性进行分析研究;(2)基于节能率/相对节能率分析,探讨改善全工况联供系统性能的主动调控策略;(3)采用多能源互补、中高余热利用技术、中低温余热除湿技术的关键单元,开拓性地开展新一代分布式联供系统集成技术研究;(4)开展小规模规模的技术验证与示范。.通过研究,首次采用品位差分析方法,揭示了冷热电联供系统不可逆损失分布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系统变工况性能强化机理;分别采用了㶲分析方法和品位差分析方法,获得了冷热电联供系统的部分变工况特性,构建了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变工况模型和全工况特性分析方法,建立了全工况系统集成方法;提出了系统性能改善的主动蓄能调控的构成机制,建立了基于全工况系统性能改善的主动调控方法;创新地开展了利用缸套热水进行除湿的方法;基于系统变工况性能强化机理,建立了多能互补全工况系统集成方案;搭建了单元设备模块化的全工况分布式供能系统两套实验平台。完成了小规模(百千瓦级)的技术验证与示范。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3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4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5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DOI:
发表时间:2019

邵友元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性能优化及主动调控机理研究

批准号:51506031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蒋润花
学科分类:E060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多功能太阳能分布式供能系统全工况研究

批准号:50906086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刘启斌
学科分类:E060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分布式多元供能系统数学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批准号:6147317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刘海
学科分类:F03
资助金额:8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太阳能ORC热电联供的生土建筑热湿传递规律及系统特性研究

批准号:5167802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高岩
学科分类:E0803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