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驯养的塔里木马鹿为动物模型,采用两阶段培养法,在其他哺乳动物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影响实验,研究各种激素、生长因子、抗氧化剂等对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着力解决:1、卵泡的完整性及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成熟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2、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核质成熟的关系,促进核质体外同步完全成熟;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早期胚胎发育阻滞问题,以期突破哺乳动物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率、受精率及成胚率低的现状,旨在建立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为塔里木马鹿及鹿科动物卵巢生殖资源的充分利用创造条件;为拯救和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塔里木马鹿奠定基础;为鹿科动物胚胎工程、动物克隆及转基因等相关研究提供大量优质的卵母细胞;也为促进哺乳动物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
以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数量、正常卵泡率和72 h体外培养存活率为指标,比较了酶消化法、梳刮法和剪碎法3种不同方法分离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腔前卵泡的效果,结果表明:以酶消化法平均获得的腔前卵泡数最多;梳刮法次之;剪碎法最少,3种不同分离方法获得腔前卵泡数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但梳刮法和剪碎法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正常率均极显著高于酶消化法(P <0.01)。梳刮法和剪碎法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24h、48h和72h后的存活率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酶水解法(培养24h、48h后,P<0.01;培养72h后,P<0.05),由此可见,梳刮法是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更有效的分离方法。. 研究了FSH对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观察了不同浓度FSH(0、0.5、1、2 IU/ml)对体外培养塔里木马鹿前腔卵泡的增长率、成腔率和存活率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对卵泡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FSH均能极显著提高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的增殖率(P<0.01)、成腔率(P<0.05)和存活率(P<0.01)。另外,不同时间添加FSH可显著影响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颗粒细胞E2的分泌量(P<0.01),且这些作用与FSH浓度呈正相关。. 研究了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罗卜素对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中添加85µM的维生素C有利于维持腔前卵泡体外生长时结构的完整性,显著提高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体外培养10 d的存活率(P<O.05),但对腔前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成腔未见促进作用(P>0.05);在培养液中添加25 µM的维生素E对腔前卵泡及其卵母细胞有促进发育和促进卵泡腔形成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P>0.05);在培养液中添加15µM的β-胡罗卜素有利于维持腔前卵泡体外生长时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体外培养10 d的存活率,但作用不显著(P>O.05);在培养液中联合添加10µM维生素E、90µM维生素C和5µMβ-胡罗卜素,能显著提高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体外培养10 d的存活率 (P<0.05),并对腔前卵泡的生长和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山羊腔前卵泡和有腔小卵泡中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与卵泡体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人早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研究
Ghrelin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