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分层虚拟标杆管理能提高管理对象的产出效率的假设。首先利用多层统计模型对管理对象进行分层;其次建立管理对象的物元模型,并针对数据的不同情况分别利用DEA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特征标杆;再次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和对数线性模型方法分析特征的独立与交互影响性,并根据某特征对其它量带动的百分比与独立和交互的特性向初始标杆整合,构造虚拟标杆;最后,数量型的决策单元向数量型虚拟标杆的投影值与虚拟标杆中的定性部分共同组成的集合便是最佳决策。提出分层次管理理论框架和虚拟标杆管理方法,解决单层次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防止"传统标杆管理陷阱",实现各层次管理对象的效率优化。旨在宏观领域对区域经济管理进行理论与方法创新,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效率,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推进管理精细化,同时对"中国奇迹"提出一个新的诠释框架。研究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分析东方偏重于“定极、定性”联觉思维的概念型管理和西方偏重于“逻辑、结构”实证思维的分析型管理的成因及差异,形成分层次管理思想及其理论框架。以该理论为指导,运用多层统计模型等数理方法,结合标杆管理理论,建立宏观分层虚拟标杆管理模型。. 分层次管理的本质是面对管理系统,精细识别管理对象和管理理论的层次,实现两者的最佳适配,减少管理错层导致的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效果。创新点是:把系统论的层次观应用到理论创新上,研究管理理论与管理对象分层对应中的适配组合问题,解决单层次管理不能满足多层次需要的难题,推进东西方管理思想、理论的融合与集成创新。. 应用分层次管理理论对国家体制、区域经济、文化渗透、教育改革等进行专题研究。结论有:(1)从“二八分层”角度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所在:即面对人的能力与素质客观存在“二八分层”现象,以及80%多数人和20%少数人在分配体系中对平等和效率的多层次需求,建立“80%多数人和20%少数人共同管理国家的体制机制”,分层次管理是创造“中国奇迹”的重要管理特色之一。(2)自然界的能量层次性的客观存在,及其可被人类感知和思维加工,是实施分层次管理的前提;太阳和环境所造成的地球能量分布差异,是文化分层的自然成因。(3)层次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管理效率的基础要素;管理理论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层次适配性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基本前提;经济分层次发展可以创造更多增长。(4)多层人才培养体系和分层次学习模型,是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5)设计热带农业及其产业化的分层次发展“棱形路径”。. 应用宏观分层虚拟标杆管理模型,对中国省域、泛珠三角区及海南省市县的全要素、三次产业的分层虚拟标杆进行研究,结论有:(1)分层次管理实施过程中,各层次组织具有某些共同属性,因而更容易相互学习;以虚拟标杆为目标相互学习将会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2)向虚拟标杆学习,如果标杆实施者有足够的潜质,那么其效率必将逐步得到提高,以至成为最优秀的组织。(3)某一区域范围内虚拟标杆的投入产出值,与区内效率较高地域的实际投入产出值相比较,虚拟标杆的效率要高于各区域的实际效率。 . 该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6人;出版专著2本、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发表论文7篇,其中,外文期刊1篇、CSSCI收录3篇;完成论文11篇,待发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协调创新研究
基于组合创新理论的管理研究创新方法
提升中国科学创新能力的宏观管理问题与政策研究
空间网络分布式虚拟存储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