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朝鲜核爆的区域地震资料,调查Pn波的传播规律。读取两次核爆在40个宽频带台站的初至到时及Pn波互相关时差;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速度采用远震资料和接收函数叠加的方法确定;建立核试验区下方地壳厚度、速度及上地幔顶部速度的联合反演方程,精确计算Pn波相速度,为选择合理的震级-核爆当量关系式提供依据。利用Pn波振幅谱联合反演路径衰减及震源函数,建立东北亚地区宽频带(0.5-20Hz)的Pn波衰减模型。与Lg波震级计算和当量估计方法进行比较,发展Pn波方法,以弥补Lg波仅在大陆地壳内传播而无法用于隔海事件的缺陷。将观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利用基于4个标准线性体(常数品质因子Q值的有效频带范围为0.05-25Hz)模型的粘弹性波动方程时间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区域波形资料,调查朝鲜核爆所激发的区域地震波的震相组成,解析Pn、P*、Pg、Sn、Lg和Rg震相传播、相互叠加、波型转换,以及能量衰减规律。
截止到2015年底,朝鲜进行了3次地下核试验,积累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区域地震资料。根据Pn波波形记录,我们提取互相关到时差,采用非线性反演方法对2009年和2013年朝鲜核爆进行高精度定位,定位误差为52米。根据具有大陆路径的区域震相Pn、Pg、Sn和Lg,计算振幅谱比值,建立了一种基于区域地震台网的核爆与地震的识别方法。同时,通过计算Lg波体波震级mb和Rayleigh面波震级Ms,验证了在朝鲜半岛地区mb-Ms识别方法无效。根据Lg波体波震级,利用与源区围岩完全耦合的震级-当量的经验公式,获得2006年、2009年和2013年的基于最小埋藏深度和正常比例深度的当量估计。朝鲜地下核试验是爆炸源,能够激发能量较强的P波震相,同时具有能量辐射各向同性的特征。我们利用朝鲜核爆的Pn波,建立了一种分离Pn波几何扩展和衰减的非线性方法。除去几何扩展的影响后,提取双台数据,可以直接获得上地幔顶部的P波衰减特征。通过双台数据与单台数据联合的2D成像方法,建立了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地区的上地幔顶部的Pn波衰减成像模型。通过振幅比较,确认这一地区大陆岩石圈和海洋岩石圈的Pn波几何扩展和衰减存在着有意义的差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核爆冲击波信号非光电实时感知方法与机理研究
2006年10月9日和2009年5月25日北朝鲜核爆的震源特征研究及识别
中国东北及周边地区地幔顶部Pn波速度与各向异性地震学参考模型
基于弹性反射光衰减模型的全时相低空多光谱遥感图像获取方法与水稻长势解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