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10 月9 日和2009年5月25日,北朝鲜进行了两次核实验,已公开发表的数篇论文对2006年核爆的震级和当量估算存在较大分歧,仅有的1篇针对2009年核爆的论文则忽视了地壳结构在提取小当量震源的特征时所能造成的巨大影响。本课题利用布设在我国东北地区沿中国和北朝鲜边界线的17个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这两次核爆的高质量波形数据,首先通过反演得到较为精确的地壳结构用以降低或消除不准确的地壳模型对震源特征提取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对2006年和2009年核爆进行完全震源机制反演,估算其震级和当量;同时对记录到的周边地区的天然地震和工业爆破波形数据进行研究,统计分析其震源特征,并综合北朝鲜核爆的分析结果,首次建立这一区域的震源类型图,为该区域的核爆监控与识别提供数据刻度基础。本课题的研究将反映不同区域的不同地质构造对核爆识别和当量估计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区域和全球的安全与和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利用震源矩张量反演识别地下核爆炸
利用Lg波分析地下核爆炸震源特性及估算爆炸装置的埋深
核爆炸模式识别中的关键问题与识别系统研究
大陆水体气枪震源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