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繁育系统是决定植物群体遗传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其影响到植物群体内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分配,因此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植物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突托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是蜡梅属蜡梅组与新蜡梅组的过渡类群,不仅在蜡梅属植物系统演化中有特殊位置,而且在医药和园林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江西特有珍稀植物,突托蜡梅现仅分布江西安远县和会昌县交界处的一狭小区域。迄今有关突托蜡梅的研究较少,仅见有关其系统分类、种群生物学和群落学方面的报导。本研究通过开发突托蜡梅SSR分子标记,分析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将SSR分子标记进行的亲本分析与野外观察进行有机结合,对突托蜡梅繁育系统进行系统研究,以获得种群的自交率,确定种群内的交配格局,直接测量花粉介导的基因流;然后运用繁育系统的研究结果对种群遗传结构现状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突托蜡梅资源的有效保护策略。
植物繁育系统是决定植物群体遗传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其影响到植物群体内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分配,因此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植物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突托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蜡梅组与新蜡梅组的过渡类群,不仅在蜡梅属植物系统演化中有特殊位置,而且在医药和园林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突托蜡梅的传粉生物学特征,诸如花部综合特征、植物花期、单花开放进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托蜡梅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其主要有效传粉者为蜜蜂、黑带食蚜蝇。该植物结实率非常低,花期及果期存在落花落果现象。该植物还存在花部运动介导的滞后自交机制作为其繁殖保障。.利用生物素捕捉法,设计出19对引物,其中9对引物在180个突托蜡梅和27个蜡梅个体中扩增出好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207个个体中,9对荧光标记SSR引物共检测到219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扩增的位点数 (Na)平均为7.89(4.25 (YW14) ~ 10.88 (YW2)),有效位点数(Ne)平均为3.97(2.16 (YW14) ~5.50 (YW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56,变化范围从0.437 (YW7) ~到0.808 (YW1)。SSR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分化系数很低,突托蜡梅为0.085和蜡梅为0.066. 聚类分析表明,突托蜡梅为一主枝,蜡梅为一主枝。安远的突托蜡梅居群(AY, AY2, AY3)聚为一亚类,会昌的突托蜡梅居群(HC1, HC2, HC3)聚为一亚类,南昌的蜡梅居群(NC1, NC2)聚为一亚类。PCA分析也支持聚类分析结果。.通过 10 条 ISSR 引物对 213个突托蜡梅个体的基因组 DNA 进行扩增。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比 P 为 52.7%,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 H 为 0.1572,Shannon 信息指数 I 为 0.2408;居群水平上,P 为 21.62%~41.89%,H 为0.0958~0.1538,I 为 0.0946~0.2220,居群间的分化系数(Gst)为0.2489,由 UPGMA 聚类分析得知安远的 4 个居群聚为一支,会昌的 3 个居群聚为一支。.通过SSR和ISSR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分子标记揭示了不同的突托蜡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系数。SSR标记来自于突托蜡梅基因组DNA,能真实有效地反应突托蜡梅的遗传信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八角莲繁育系统与保护遗传学研究
东亚特有濒危植物黄山梅亲缘地理与保护遗传学研究
中国特有属蜡梅属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
蜡梅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