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啮齿动物共存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20172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帅凌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宋延龄,颜文博,曹婵,赵佳明
关键词:
啮齿动物生态位资源分割共存种间竞争
结项摘要

Mechanisms of species coexistence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of ecology. In decades of studies, the theory of niche separation/resource partitio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species coexistenc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with rodent communities often used as ideal models. However, most studies so far focused on desert/semi desert rodent communities, while grassland rodent communities, different from desert rodent communities in many aspect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This study aims to find some mechanisms of species coexistence of rodent in Hulunbir grassland. Using various methods ranging from physiological experiment to radio telemetry, we study responses of focus species (Microtus gregalis,Citellus dauricus and Ochotona daurica) to multi ec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ambient temperature, food resourc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and predation risk and conduct interspecific comparison. We will then finally identify some niche dimensions of importance in facilitating coexistence among these three species. . Our study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many fundamental ecology problems in depth, such as mechanisms and effects of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anti-predatory strategies, resource partitioning and mechanism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with study results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grassland rodent control.

物种共存机制是生态学的核心课题之一。在相关研究中,生态位分化/资源分割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啮齿动物也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但迄今为止,围绕啮齿类共存机制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荒漠或半荒漠生境,对于环境特征、物种类型均与之显著不同的草原生境关注较少。本项目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三种同域啮齿类(狭颅田鼠、达乌尔黄鼠和达乌尔鼠兔)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学和生理生态学方法,在不同时期对各物种对温度、食物资源、种间竞争、捕食风险等生态因子的响应加以系统考察和比较分析,明确对该地区草原啮齿类共存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位维度。本项目对于深入认识啮齿类种间竞争机理与效应、反捕食对策、资源分割及群落组织机制等重要生态学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草原鼠害控制方面也有潜在应用价值。

项目摘要

物种共存机制是生态学的核心课题之一。在相关研究中,生态位分化/资源分割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啮齿动物也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但迄今为止,围绕啮齿类共存机制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荒漠或半荒漠生境,对于环境特征、物种类型均与之显著不同的草原生境关注较少。本项目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三种同域啮齿类(狭颅田鼠、达乌尔黄鼠和达乌尔鼠兔)为研究对象,结合群落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方法,对各物种的生境利用、食性、对种间竞争与捕食风险等生态因子的响应加以系统考察和比较分析,明确对该地区草原啮齿类共存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位维度。除此之外,我们也对西北戈壁荒漠啮齿类的共存机制做了一些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目标物种在食性上存在较大重叠,而在生境利用上存在一定差异。同时,狭颅田鼠与达乌尔黄鼠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但前者更多采取空间回避和减少总体活动量的方式达到减轻竞争的目的,预期的时间生态位分割并未出现,说明先期实验中发现的狭颅田鼠活动节律变化并非种间竞争导致。我们还发现研究区啮齿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与放牧强度关系显著,当放牧强度增加到中度放牧时啮齿类多样性急剧下降,而轻度放牧时啮齿类多样性最高。从传统生态位研究的角度看,生境生态位分割对研究区啮齿类共存最为重要,而时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所起的作用较为有限。我们也对西北荒漠地区啮齿类的共存机制做了对比研究,发现与呼伦贝尔草原啮齿类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两种荒漠啮齿类,生境、营养、时间生态位分割都不显著,而二者在个体竞争能力与反捕食能力上的不同权衡却对共存意义重大。..我们的研究首次针对草甸草原和戈壁荒漠较为深入、全面地探讨了啮齿类共存机制,采用了一些较为新颖的研究手段,发现了一些新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使得在更大尺度上开展对比研究成为可能,其研究结果对多样性保护、草场可持续利用等现实课题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2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3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DOI:
发表时间:2021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帅凌鹰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主要群落类型遥感识别方法研究

批准号:41101383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宏斌
学科分类:D01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放牧和刈割利用对温性草甸草原多尺度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 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

批准号:30970489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辛晓平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准噶尔盆地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共存机制及其种多样性研究

批准号:39670124
批准年份:1996
负责人:胡德夫
学科分类:C0302
资助金额: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不同干扰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共存物种食物资源分配机制

批准号:3160200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袁帅
学科分类:C1602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