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gram studies the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for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n China from the respective of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EOp) which eliminates the efforts, and investigates the fiscal policy for improving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n the program, 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s defined as the 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caused by circumstances such as family background including parental education, parental occupation, family income and Hukou, which is unrelated to personal effort and thus is unfair. It ought to be compensated by society. The program mainly researches the topics as follows: (1) using stochastic dominance approach to test the existence of 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2) using inequality index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nd decomposing the total inequality into opportunity inequality and fair inequality caused by personal effort; (3) using regression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circumstances on 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nd using Shapley value decomposition approach to identify the contribution to opportunity inequality of all kinds of factors; (4) designing the fiscal policy to improv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The program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use EOp framework to analyze Chinese educational problem. It could provide more reliable public policy to improv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本课题基于机会平等(EOp)这一新视角研究剔除个人努力因素之后的中国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探讨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财政政策。在本课题中,机会不平等定义为由个人不能控制的家庭背景(父母教育、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和户籍)等环境导致的教育获得的不平等。这类不平等与个人努力无关,因而是不合理的,需要政策干预。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1)使用随机占优方法检验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存在性;(2)使用不平等指数方法衡量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大小,并将总的教育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和与努力相关的合理的不平等;(3)使用回归方法估计环境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并使用夏普利分解方法分解各个影响因素对于机会不平等的贡献度;(4)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财政政策设计。本课题是将机会不平等的研究框架应用于国内教育不平等问题的首次尝试,为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公共政策提供更加可信的依据。
教育不平等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课题主要研究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结果的不平等,既受外在环境影响,也与个人努力相关。人们获得的结果与个人不能控制的环境无关,是机会公平的重要考量。与结果公平不同,机会公平方法剔除了个人努力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本课题首先利用机会公平分析方法研究了收入机会不平等。发现,中国2013年机会不平等约占结果不平等的1/5;家庭收入和出生地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机会更加不平等。然后,将机会不公平的分析框架运用到教育机会公平问题上,基于PISA中国2009和2015年数据,使用随机占优方法检验我国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存在性,并用参数方法衡量个人努力剔除之后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结果发现:我国教育机会不平等指数约为0.002,其约占教育结果不平等的1/5;夏普里分解结果显示,家庭背景、教师数量和质量是教育机会不平等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2009到2015年,教育机会不平等程度略有恶化,家庭财产成为影响教育机会平等的最重要因素。考虑到教育机会不平等并非中国独有,许多国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们运用跨国数据分析比较了包括中国等24个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程度,发现中国教育机会公平程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MLD指数衡量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指数,阿根廷高居第一梯队,其教育机会不平等指数超过25%;中国与意大利、法国并列第二梯队,教育机会不平等指数近20%。而芬兰、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程度最低,MLD指数位于5-6%之间。最后,我们通过一个政策冲击——高校扩招政策来分析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扩招政策显著提升了家庭背景较为弱势的子女进入大学(大专)的概率,降低了来自富裕家庭学生的相对优势。因此,高校扩招政策能够有效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扩招强度大的地区,扩招政策对于改善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积极作用更强。但是,扩招政策对于家庭背景弱势子女进入本科甚至重点大学的作用则不显著。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初始禀赋、资源配置与教育扩展对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影响机制与实证研究
人口政策、人口结构变迁与机会不平等:影响机理与数值模拟分析
新疆教育机会分配政策绩效研究——制度因素及家庭背景与教育获得的回归模型的建构
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