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藏区地处三江成矿带和康滇成矿带北段,是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九大热点地区之一,将逐步发展为国家级大型矿业基地。作为长江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因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地质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地质灾害高发。应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之需地质生态环境保护调控及预警应急,采用3"S"等技术手段收集数据、挖掘信息,构建"矿产资源-地质生态环境"系统,探索西部资源开发和环境变化背景下,区域系统-子系统-要素的脆弱性机理,揭示矿产资源-地质生态环境时空动力学作用规律。建立适合高海拔和高寒过渡脆弱区的矿产资源与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空间信息技术等集成优势,综合探讨以矿产活动规模、强度和效应等为主导的承载力评价模型,开展承载力动态模拟及趋势预测。探讨矿产资源非正常开发状况下的地质生态环境风险,构建矿产资源开发事故及地质生态环境事件预警应急系统。
川西藏区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突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和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区。康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是在极其敏感和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本底下进行的。面对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迫切需要建立不同时空尺度的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综合体系,理清地质生态环境的演替规律,科学控制人类活动来实现资源-人-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次研究以川西藏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作为生态环境安全程度的定量研究基础,以遥感、地质灾害、野外采样地球化学数据、矿产资源开发开采情况等多源数据协同分析处理为依托,根据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结合研究区特征,从人类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出发,对环境指标进行组织分类,从大尺度(康东五县)、中尺度(九龙县)、小尺度(典型矿区)三种不同空间尺度,建立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非线性数学方法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BP网络等理论,借助于数理统计软件SPSS与非线性数学建模软件Matlab,构建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数学模型;采用混合编程方式,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C#)中调用ArcGIS Engine9.3开发组件及Matlab订制动态链接库,完成基于GIS的“川西藏区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生态承载力智能评估系统”的开发。通过该系统可以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生态承载力的非线性智能评价的问题。. 正确评估人类开发资源所引起的地质生态环境改变,对资源开发和地质生态环境风险规避提供决策支持,提高人类生态环境安全意识,构建和谐社会及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西藏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农户-企业-政府多方博弈下的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过程分析和预警-以攀西地区为例
广西肝癌高发区生态环境地质特征与肝癌流行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