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质量声誉对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声誉提升引导性贸易政策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90308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9.00
负责人:叶迪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贸易政策中国制造贸易结构声誉质量
结项摘要

"Made in China" is often positioned by buyers on low-quality products. This low-quality reputation of regional units makes products with high asymmetric quality information at a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market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buyer's trust, thus affecting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enterprises with higher product quality can not survive in the export market because they can't get the price corresponding to their actual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surviving enterprises will form a "low quality trap" because their low average quality confirms the low regional quality reputation, thus inhibiting the improvement of export product quality.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heterogeneous product quality, this paper will make a rigorou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verific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mechanism. Considering the changes of export product structure and product qua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helpful to explain the role of China's low quality reput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xport trade. On this basis, by incorporating welfare analysis in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rade policy under the asymmetric environment of quality inform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guiding trade policy of reputation promo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hoice of policy objects, the choice of policy modes and the "optimum intensity" of policy intervention.

“中国制造”经常被购买者定位于低质量产品上,这种以地区为单位的低质量声誉一方面使得那些质量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产品由于难以获得购买者信任而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处于比较劣势,进而对出口产品结构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使得产品质量较高的企业因为得不到与其实际产品质量相应的价格而无法在出口市场生存,而遗留下来的企业又会由于其较低的平均质量印证这种低的地区质量声誉,形成“低质量陷阱”,进而抑制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综合信息不对称、比较优势和异质性产品质量理论,本课题将对上述机制进行严格的理论及实证验证。结合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及出口产品质量变化情况,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说明“中国制造”较低的质量声誉在出口贸易转型升级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上,通过将福利分析纳入质量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贸易政策理论框架,本课题从政策对象选择、政策方式选择、政策干预“最适强度”三个方面,对声誉提升引导性贸易政策进行研究。

项目摘要

在质量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对外贸易从数量到质量的升级,首先必须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质量认知隔阂,让“中国制造”得到普遍认可。本课题结合比较优势、异质性产品质量与信息不对称理论框架,聚焦“中国制造”声誉影响出口贸易产品结构转型和质量升级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讨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试图探索突破“低质量”陷阱的政策路径。研究发现:1.声誉禀赋显著影响出口产品结构,同时,外资企业自带的质量声誉弥合了质量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2.“地区质量声誉”通过影响企业的市场存活状况完成“自我实现”,在均衡状态下低质量声誉容易构成“质量陷阱”,仅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自我突破;3.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中间品的协同关系,实现出口产品质量提升需要从片面追求单一产业开放转向各产业协同开放;4.质量信号效应导致了研发专利在声誉上的中外差别,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需要促进本土企业研发生产绩效的提升,并促使“中国制造”研发成果进入行业标准。课题在现有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多产品贸易结构分析,拓展了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框架,坚实了量化分析的理论基础;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及质量度量方法,较为科学地度量了地区质量声誉,并结合质量信息不对称程度等产业特征,对地区质量声誉在出口产品结构及质量变化中的作用进行了估计,较大地提高了这部分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实用价值;细致地讨论多重均衡下处于不同“质量阶梯”细分位置企业的生存状态,发现和验证了声誉影响质量升级的微观作用机制,同时提供了企业存续在质量声誉视角上的合理解释;将声誉效应从产品原产地延伸到专利原产地,从不同来源专利的“质量信号”入手,拓展异质性企业创新模型,将研发创新的供给和需求侧影响机制放在同一理论框架下,更全面地理解声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同时提供一般均衡框架,为结构式估计提供数据接口。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3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DOI:10.11842/wst.2017.02.019
发表时间:2017
4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2
5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叶迪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声誉提升、审计监督与公司治理:基于签字审计师声誉提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批准号:7187207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万福
学科分类:G0205
资助金额:4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国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有效性研究——基于履职、声誉及其经济后果视角

批准号:70802050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唐雪松
学科分类:G0202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声誉管理的企业软实力提升研究

批准号:70672045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徐金发
学科分类:G02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提升《半导体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声誉,宣传基金成果和学科动态

批准号:60845001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邓航军
学科分类:F04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