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金属蛋白质组学研究砷结合蛋白及其在砷皮肤毒性中的作用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50715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郭志灵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庞成芳,陈旸升,徐团,陶吴群,尹雪娇
关键词:
同步辐射结合蛋白金属蛋白质组学砷污染角化细胞
结项摘要

China is among the countries which have been severely contaminated by arsenic (As). Arsenic-associated skin lesions and cancers are readily increasing in arsenic-exposed individuals.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rsenic-induced cancers are still unknown, and there are still no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Binding of arsenic with protein is considered as a key factor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rsenic toxicity. Till now, As-binding proteins in skin and its role in As-induced toxicity are not clear. Traditional speciation analysis for arsenic in biological samples requires complex sample processing, and cannot obtain the in situ information. This project will use human spontaneously immortalized skin keratinocytes (HaCaT) as cell model and NaAsO2 as representative arsenic contaminant, aims to: 1) investigate th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speciation of arsenic in situ, 2) screen out arsenic-binding proteins by synchrotron-based metalloproteomics, 3) and explore the role of arsenic-binding proteins in arsenic induced toxicity by gene knock-down and overexpression techniques.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arsenic-induced toxicity and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arseniasis.

我国是砷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方性砷中毒引起的皮肤癌患者越来越多。由于砷毒性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对砷中毒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砷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了解砷毒性机制的关键所在。目前,砷在皮肤中与哪些蛋白结合以及这些砷结合蛋白在砷毒性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常规的砷化学形态分析方法需要复杂的样品处理,且无法原位分析。本项目将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亚砷酸钠为砷污染物的代表,利用基于同步辐射的金属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砷在亚细胞水平的分布和化学种态进行分析,通过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与二维凝胶电泳准在线联用,找出砷结合蛋白,并利用基因沉默与过表达等技术探讨关键砷结合蛋白在砷毒性中的作用。该项目的成果将为进一步理解砷的皮肤毒性机制以及砷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重要的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的挖掘候选生物标志物的强有力的工具,可用于研究大量的生物分子。为鉴定出砷诱导的皮肤病变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分子靶点,我们利用鸟枪法蛋白质组研究了受砷影响的人的表皮层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我们分析了来自健康受试者的手掌和足底样本,结果表明手掌和足底的蛋白质表达模式相似。我们同时也收集了患有砷角化病(受损和相邻的非病变样本)的手掌表皮细胞样本和暴露于砷但是没有发生病变的受试者的手掌样本(正常)。来自未暴露砷的健康个体的样本作为对照。我们发现砷暴露的病变表皮中有三种蛋白质的表达与未发生病变的样本具有显著性差别。其中一种蛋白质,钙粘蛋白样跨膜糖蛋白,桥粒芯糖蛋白1(DSG1)的表达受到抑制。DSG1的下调可能导致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连减少,导致表皮分化异常。角蛋白6c(KRT6C)和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的表达显著性增加。FABP5是细胞内脂质伴侣,它在人体皮肤脂肪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表明FABP5的过表达可通过改变脂质代谢进而来影响角质细胞的增殖或分化。KRT6C是细胞骨架的组成部分,可维持表皮的完整性和凝聚力。KRT6C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其在表皮中的结构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鸟枪法蛋白质组学是未来研究砷介导的毒性和皮肤癌的重要方法,其中某些蛋白质可能代表高风险人群早期诊断的有用生物标志物,并且有望成为新的治疗目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这些标记物在砷暴露的皮肤发病机制中的生物学作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8.02.019
发表时间:2018
3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4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5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8

郭志灵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砷对大鼠卵巢毒作用分子机制和相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批准号:30872188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王治伦
学科分类:H3013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蜈蚣草羽叶砷响应的差异蛋白质组学(DIGE)研究

批准号:3107044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何振艳
学科分类:C0310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APL细胞中砷结合蛋白的鉴定及相关的三氧化二砷靶点蛋白的研究

批准号:8117049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陈字
学科分类:H0809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抗砷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砷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批准号:30360095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慕晓玲
学科分类:H3013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