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一类新型的手性化合物选择剂,其特征在于:环糊精羟基分别被含有对苯氨基甲酰基(-C6H4NHCO-)和叠氮基(-N3)取代,其分子通式为:[(C6H4NHCO)n(C42H49O34)(N3)m],其中n=21-m; m=1-7。由于这种手性选择剂含有多种电子效应的对苯氨基甲酰基团,还有多个可与分析物发生氢键相互作用的位点(NH,C=O),可产生一定的空间立体化学作用,可用于分离多类手性化合物,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通过取代环糊精羟基的叠氮基将新型的环糊精衍生物键合连接在6-72微米介孔硅胶或石英管内壁,制成稳定的手性分离材料,并将其用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毛细管电泳(CE)、超临界流体色谱(SFC)等仪器上作为手性固定相;还可用于手性药物制备型拆分材料。探讨这种分离材料对手性化合物的识别机理和稳定性能,有着极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在手性环境下,手性药物异构体在生理和药理活性、代谢和毒性等方面可能表现显著不同。手性分析检测和分离成为当前手性新药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迫切需求,本项目以环糊精、纤维素和直链淀粉等为起始原料,通过叠氮化、苯异氰酸酯酯化等合成得到系列带有单或多叠氮基、苯氨基甲酰化的衍生物。由于这些衍生物含有芳香团和潜在氢键的单元,对手性药物分子具有较好的识别和选择性,将其结合到大孔硅胶表面得到脲键型的手性固定相材料;将其在高压下填装成手性柱产品(如Enantiopak MDMP、MDCP、MCDP、IA、IB、IC、AD、OD和AS等);进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液相制备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和模拟移动床等技术,研究系列酸性、碱性或中性手性化合物,如芳香醇、芳香酮、DNP-氨基酸、BOC-氨基酸、氟喹诺酮类、质子泵抑制剂、-阻断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和手性金属配合物,在这些新型环糊精、多糖手性固定相上的分离性能,并与现有的商品手性色谱柱进行对比。通过QCM、HPLC等手段研究手性识别和分离机理,探讨手性固定相类型、分离模式、流动相条件和酸碱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技术的发展对于手性药物的分析检测和手性制备色谱工业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基于介孔有序晶态物质的手性分离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手性氨基酸的拆分
手性介孔硅胶的自组装机制及其药物对映体分离研究
氟功能化介孔硅胶稳定纳米金属及催化研究
桥键型均一介孔分离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