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替代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的传统方法。国人膳食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PE),但PMOP发病率却高居不下。PE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ER)发挥效应,故本研究拟以ER基因多态性为切入,阐明这一矛盾的内在原因。随机抽取健康绝经后妇女600人,通过食物频率调查问卷、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样本中各种PE成分日摄入量,以骨密度及生化指标衡量骨代谢情况,通过PCR-RFLP、PCR等检测样本人群中ER两种亚型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布频率,分析膳食中PE与ER基因多态性的内在联系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并在横断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性。机制研究采用细胞实验,原代培养不同基因多态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析各种PE成分影响细胞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差异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并从ER表达、分布与内在转录活性角度探讨这种相关性的内在机制。研究最终将为PMOP的有效个体化膳食干预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基因多态性对口服雌激素绝经妇女膳食钙吸收利用的影响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山茶籽油交互作用对广西壮族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雌激素受体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易患性关系
雌激素受体基因在妇女肿瘤中的不同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