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小偃麦的创制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153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9.00
负责人:郑琪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振声,李滨,吕振玲,王静,滕婉
关键词:
异代换系易位系小偃麦原位杂交蓝单体
结项摘要

本研究从当前的小麦生产需求出发,利用远缘杂交将长穗偃麦草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从而选育抗病、优质、高光效的小偃麦新类型;并通过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和生化手段跟踪外源染色体,高效地分析八倍体小偃麦的基因组组成,阐明小偃麦的形成机理和遗传规律。此外,本项目利用蓝单体系统,探索规模化创制小麦异代换系或易位系的新途径,不仅为分子染色体工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工具材料,而且为新的育种实践开辟思路。

项目摘要

通过对207个来源于5个不同种(百萨偃麦草、灯芯偃麦草、中间偃麦草、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偃麦草属品系进行了染色体数目检测及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的倍性单一,153个品系中只检测到六倍体类型,而其余4个种的染色体倍性变化范围很广。苗期抗秆锈病鉴定试验表明,除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品系PI531718以外,其余的被测材料对绝大多数秆锈病小种具有抗性。通过比较染色体组倍性与苗期抗病性的关系,我们发现倍性水平越高,其苗期抗秆锈病能力越强。利用GISH、mc-GISH和mc-FISH技术,对10个八倍体小偃麦材料进行了分子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八倍体小偃麦的基因组中含有12-16条长穂偃麦草染色体,它们的小麦染色体携带大量变异。选取7个北美秆锈菌生理小种和2个非洲秆锈菌生理小种对八倍体小偃麦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Xiaoyan 68,Xiaoyan 7430和XN-Xiaoyan 783对测试小种均表现高抗。此外,本项目利用花粉辐射诱变,探索规模化创制小偃麦易位系的新途径。利用花粉辐射共获得创制小偃麦易位系269个,易位染色体覆盖小麦A、B、D三个染色体组,涉及小麦多条染色体。通过对这些易位系进行表型鉴定,获得了一批抗条锈病、光合效率高和品质好的易位系材料。本研究不仅为分子染色体工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工具材料,而且为新的育种实践开辟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2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4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DOI:10.3969/j.issn.1674-0858.2020.04.30
发表时间:2020
5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6

郑琪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700502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901141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六倍体小偃麦选育及其形成途径的研究

批准号:39170493
批准年份:1991
负责人:祁适雨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兼抗性小偃麦小片段易位系创制及抗病基因的精细定位

批准号:30370770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傅体华
学科分类:C06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小偃麦S组异代换系的创制与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批准号:39670460
批准年份:1996
负责人:吉万全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多抗性小偃麦易位系创制及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

批准号:39870398
批准年份:1998
负责人:畅志坚
学科分类:C0602
资助金额:1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