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知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虽然大量研究表明视觉刺激的基本属性(例如大小、明度、物理距离、速度等等)可以直接影响我们主观的时间判断,然而迄今为止,对另一类重要的视觉属性-客体空间位置是否能够影响主观时间判断却没有直接的实验研究。本项目在吸收前人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两个较新的实验范式,并利用行为、眼动和ERP技术系统探讨基于空间位置编码的时间知觉的加工机制及神经基础。研究问题包括:是否存在基于空间位置编码的时间知觉,空间位置编码对时间知觉的制约发生在什么层次,时间知觉的空间容量,以及何种因素影响这种空间容量。为使以上问题可操作化,本项目提出了若干可直接验证的研究假设,例如空间位置数目增加导致的主观时间延长。本项目更进一步探讨了空间位置数目引发的时间延长效应的电生理基础,以及时间知觉的空间容量的ERP指标。
时间知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虽然大量研究表明视觉刺激的基本属性(例如大小、明度、物理距离、速度等)可以直接影响我们主观的时间判断,然而迄今为止,对另一类重要的视觉属性-客体空间位置是否能够影响主观时间判断却没有直接的实验研究。该领域一个核心研究问题就是时间加工与空间加工之间的交互影响,特别是空间加工对时间加工的制约及其神经机制。在吸收前人实验方法基础上,本项目发展出两个较新的实验范式,以行为和心理物理学方法系统探讨了基于空间位置编码的时间知觉的加工机制,并通过脑电和MEG技术探讨了基于空间位置编码的时间知觉的电生理指标,以及时序性影响空间加工的神经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近年来国际学术前沿最新发展 (Dehaene & Brannon, 2010; Maniadakis & Trahanias, 2014; Walsh, 2003),特别是研究者提出的时间、空间、数量共享同一抽象数量表征系统的ATOM(A Theory Of Magnitude)理论,进一步研究了时间知觉、空间加工和数量加工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在以上研究背景和思路的指导下,我们把本项目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要点划分如下,包括:是否存在基于空间位置编码的时间知觉,同时性时间知觉的空间容量,何种因素影响同时性时间加工的空间容量,空间位置编码对时间知觉的制约发生在什么层次,以及抽象数量表征(时、空、数)间的交互作用等。为使以上问题可操作化,本项目提出若干可直接检验的研究命题,取得一系列重要实验数据并验证了多个实验假设,包括空间位置数目增加导致的主观时间延长,基于空间位置编码的时间知觉的空间容量的有限性,空间注意等因素影响同时性时间知觉加工的空间容量,时序性调控空间定向任务,以及数量/空间动态变化影响时间/数量加工等。本项目实施以来已经资助发表SCI/SSCI英文论文6篇, 国内核心期刊3篇,普通中文期刊论文2篇,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或张贴9次。总体来讲,本项目按照原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基本回答了原始申报书中所提的研究问题。在项目的动态执行过程中,对个别实验设计做了调整,并结合理论问题和相关文献的最新发展,在研究计划实施中进一步充实、提升了相关研究设计和研究内容的学术价值。项目整体研究工作量、研究成果产出数量、研究内容的未来学术拓展价值等方面均达到原始项目申报书要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基于多样模糊线索的空间位置查询研究
基于ePSF的空间碎片高精度位置测量研究
非人灵长动物三维空间中自身位置编码的神经机制研究
基于轨迹数据的空间移动行为预测与位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