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new era of establishing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large-scale population flow,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existing public service pattern in China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Especially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system, which is gradually formed and relatively stable,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apidly changing social needs. The research pro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flow which combine the major population inflow / outflow regions in a unified research framework, tries to make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and facilities allocation, and analys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its forming mechanism. The empirical study includes review of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evolutions, the macro-statistical data and case study, which follows the path as “from macro to micro” and “from general to typical”. Except literature review and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this project will explore social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as main methods to surmount the lack of data at the townships level. The applicant has accumulated the data of several towns in Anhui province, Jiangsu province and Shanghai, and has published some paper related in journals.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深刻改变了我国城乡的人口分布状况及既有的公共服务格局;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尤其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本课题基于“人口流动视角”,将人口流出和流入地区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试图通过制度演进梳理、宏观数据分析和一定数量的案例调研,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设施配置进行“由宏观至微观”、由“一般至典型”的实证研究,解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及其成因。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除了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外,还将采用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的方式,以克服基层行政单元研究资料不足的问题。申请者已经积累了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等人口高流动地区的多个镇、街道的调研资料,已发表初步研究成果。
我国快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大规模、周期性的城乡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需格局和要求产生了巨大影响。人口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和设施配置体系不断被打破,新的需求不断产生,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研究以城乡之间人口流动为线索,将人口流出地区和人口流入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对偶关系加以分析研究。在把握理论概念和宏观面上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人口流动过程两端的若干典型地区做了深入调研,探讨现实中所呈现出来的供需矛盾及其形成机制,并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的思路和设施配置优化的路径。.研究首先梳理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和发展演进,将其划分为计划经济下的“单位制”供给阶段,改革开放后的效率优先阶段,以及十六大以来的均等共享推进阶段。然后运用宏观统计数据描述了2000-2018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需整体状况,重点探究了总量层面、城乡结构层面和主要人口流入/流出地层面的特征。实证研究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以人口流动为线索,以人口高流动的大城市街道/乡镇、中等城市开发区、中部平原乡镇和西部山区乡镇四类地区为例,考察其各自所呈现出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特征、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责任关系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和利用特征,透过案例研究来深入考察并阐述现阶段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设施配置中的实际运行机制与逻辑。提出 “自上而下”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过程和“自下而上”的选择所导致的需求转变是我国新时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根源,对于规模及品质、空间分布、供需弹性三个方面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解读和成因分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相应的制度改革和设施配置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多元供给,提高供需空间匹配;顺应人口流动趋势,重构设施供给体系;以及建立标准化体系,丰富设施配置模式。在后续研究中将扩展调研范围,从而更为全面地揭示现实矛盾和发展诉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职场排斥视角下服务破坏动因及机制研究——基于酒店一线服务员工的实证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下的应急车辆配置模式与布局问题研究
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地方公共教育支出研究
主体功能区规划下多民族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治理结构视角下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和规划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