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胞外聚合物(EPS)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液相环境中,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细菌粘附、污染物迁移、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项目选取我国主要地带性土壤,分离提取土壤胶体,选取不同类型粘粒矿物、氧化物和两种代表性土壤细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运用化学吸附解吸方法,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等温滴定微量热(ITC)技术等,研究细菌EPS在不同类型土壤胶体和矿物表面吸附固定的数量、作用力、功能团、分子构象及热力学等特点,揭示土壤胶体和矿物结合细菌EPS的分子机理,探讨土壤中微生物与矿物相互作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分子识别及生物膜形成和功能机制。研究结果可丰富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为土壤矿物-有机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在实践上可为细菌EPS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粘土矿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步行设施内疏散行人拥挤踩踏仿真研究
高效矿物风化细菌与硅酸盐矿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钚-微生物及其胞外聚合物-矿物"体系中钚的种态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细菌影响下的土壤胶体、矿物表面重金属的转化与有效性
胞外聚合物在SRB分解硫酸盐矿物中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