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宜居性建设的供需差动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0114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丛艳国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徐正春,刘慧明,林家怡,袁中友,杜继丰,陈丽丽,李艳丽,陈培勇
关键词:
供需差动广州城市宜居
结项摘要

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宜居性建设迅速发展,而居民却对诸多人居要素越来越不满意。城市的发展不等于社区的发展,更不能等同于居民需求上的满足。目前,宜居城市的建设与评价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绝大多数成果仍集中在对城市整体建设状况的描述与评价方面,鲜有系统地探讨宜居建设的供需平衡问题,"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仍停留在理性思维的角度,在处理现实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时会出现目标的空泛和实现手段的苍白无力。本研究拟构建"供给- - 需求""建设状况- - 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城市宜居性的建设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需求,探究资金投入对社区及居民的惠及程度,剖析城市建设偏好的人群及空间指向性,提出和谐的更具可操作性的宜居城市建设模式,为最终实现以"社区"、以"市民"为本的城市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项目摘要

为实现城市宜居性建设的“人本主义”回归,本研究利用供需差动的系统学方法构建了“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综合分析的评价模型。以广州市为例,对城市宜居性的供需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州市总体满意度“一般”,要素之间不平衡的状况严重;满意度与建设状况呈现了趋同与趋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最快,满意度最高;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滞缓,满意度较低;对于“居住、环境卫生、生态维护”等指标,虽然客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但居民对其仍十分不满意。了解民意,不断缩小人居环境供给(建设水平)与需求(满意度)之间的差距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 在总体供需差动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运用SPSS和ARCGIS分析手段对宜居满意度的人群及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收入成为影响阶层分异与满意度高低的关键因素;利用收入及其他社会属性的聚类将样本归并为“年轻打工”、“大众工薪”、“职场白领”以及“高薪高压”四个阶层,其中,“年轻打工”等偏低收入阶层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差,而“职场白领”等偏高收入阶层人居满意度高。人群差异的空间投影表征为偏低收入群体聚居在中心破败区以及边缘区,“职场白领”等偏高收入群体占据城市的优质资源区域;满意度等值线有从城市新旧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一些明显的发展指向性区域同心圆模式会发生变化,旧城“绅士化社区”与“老街坊社区”、新城“高档社区”与“城中村”反差强烈,满意度空间分异极化,以致形成等值线断崖形态。. “城市宜居的供需异化”现象表明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仍缺乏对人居要素特别是对社区层面建设的考量。城市供给在向社区需求系统渗透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损或增强,空间融贯视角下的综合性人居环境规划体系亟待建立。“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城市人居规划与“自下而上”的社区主导的社区人居规划应该贯融,而分区规划则会成为耦合的中间环节。公服设施、交通、环境等具体的人居环境要素的配置根据属性不同,采用城市政府源头控制的“独立占地”以及房地产商拾遗补缺的“地块配建“方式,为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与对接找到了合理的边界。. 截至2014年12月,共发表标注论文9篇,其中全国性会议(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1篇,核心期刊8篇,SSCI索引论文4篇。顺利完成基金申请时的预期研究成果。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2

基于公司行业结构的哈尔滨跨区域联系网络分析

基于公司行业结构的哈尔滨跨区域联系网络分析

DOI:10.31497/zrzyxb.20200712
发表时间:2020
3

步行设施内疏散行人拥挤踩踏仿真研究

步行设施内疏散行人拥挤踩踏仿真研究

DOI:10.16097/j.cnki.1009-6744.2020.03.029
发表时间:2020
4

城市绿地环境质量评估工具综述

城市绿地环境质量评估工具综述

DOI:10.14085/j.fjyl.2021.09.0090.06
发表时间:2021
5

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城市边界层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城市边界层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DOI:10.1007/s11430-018-9260-0
发表时间:2018

丛艳国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国城市宜居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批准号:40671061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董晓峰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城市宜居性的空间分异机制研究——以北京和大连为例

批准号:40971077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张文忠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城市大量低标准住宅宜居性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南京为例

批准号:5140811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郭菂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城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评价及耦合格局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批准号:41801224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刘红晓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26.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