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生态需水的保障是维系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驱动性因子,也是调控和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控制性因素。但是由于历史时期湖泊系列生物数据的缺乏,限制了具有生态学依据的湖泊生态需水研究。本研究拟开发沉积物硅藻和孢粉自动识别系统,通过沉积物中硅藻和孢粉分别指示浮游植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的变化,基于二者所反演的历史时期湖泊生态信息,重构历史时期湖泊生态系统浮游和大型水生植物群落,为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提供系列历史生物数据;根据水位、气温等关键环境因子与硅藻、孢粉所反演的浮游和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的相互关系,结合水文模型反演历史时期湖泊水位变化过程;开发湖泊水位与浮游和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的响应关系模型,模拟湖泊水位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依据生态系统关键因子计算湖泊生态水位阈值。本研究将弥补湖泊生态需水研究中系列历史生态信息缺乏的问题,建立具有生态学依据的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外在湖泊生态需水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缺乏生态学依据的水文学方法,或者基于现状生态调查的生态功能法或者生境模拟法,缺乏系列生物数据的支持,使其难以满足生态系统整体过程需求,从而限制其实际应用价值。利用沉积物中硅藻和孢粉反演生态信息的优势,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湖泊历史时期水文状况,以及硅藻和孢粉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从而为基于沉积物生态信息的湖泊生态需水研究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本项目开发了沉积物中硅藻和孢粉人机结合自动识别方法,分析沉积物中硅藻和孢粉组成,结合已有水文、气象和生态资料,重构历史时期湖泊生态系统,为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提供系列生态资料。根据关键环境因子与硅藻、孢粉的响应关系,反演历史时期湖泊水位,根据浮游植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的生长状况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计算生态水位阈值,开发具有充分生态学依据的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相关成果发表于Plos On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 等杂志,主要参与人员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相关成果已经应用于白洋淀生态需水管理。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高浓度煤粉火焰中煤质对最佳煤粉浓度的影响
基于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机制的湖泊生态需水阈值研究
黄河口生态需水阈值研究
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生态需水过程与阈值研究
基于生态需水保障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