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取得以下成果:1、发现“延髓内脏带”能够轻声脂多糖免疫刺激做出反应,从而证实延髓内脏带参与神经衰弱免疫调节;2、利用逆行追踪结合免疫组化的多重标记方法,发现了两条新的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即“下丘脑室旁核等高级中枢→延髓内脏带→迷走神经→免疫器官”和“下丘脑室旁核等高级中枢→延髓内脏带→脊髓→交感神经→免疫器官”免疫调节通路;3、发现延髓内脏带内的星形胶质细胞能够先于神经元对免疫刺激作出反应,两者之间并且形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4、在实验中成功地开展了各种多重标记方法。发表及待发表论文9篇(其中国际刊物2篇、国内7篇),在1999年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2次,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延髓“内脏带”的形态、生理学研究
前脑边缘系对“延髓内脏带“调控的形态生理学研究
头面部躯体传入在延髓中与内脏传入汇聚的形态学研究
延髓血管运动神经元在自发性高血压形成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