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是新疆、青海等西部7省(区)高发的人畜共患病,95%由感染细粒棘球蚴(Eg)所致。与Eg生长发育及致病性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的研究少有报告。我们前期研究发现Eg存在MEK-ERK信号通路,包括关键成员EgMKK2(MEK1/2样MAPKK),且MEK1/2抑制剂(PD184352)有效降低Eg体外存活率,提示EgMKK2参与Eg生长发育的过程。但EgMKK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Eg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并未明确。本研究拟利用免疫荧光、酵母双杂交和底物活性等实验鉴定EgMKK2的表达、定位及生物学功能;其次体外培养Eg,采用正向激活(EGF刺激)和反向干预(MEK1/2抑制剂)的方法明确EgMKK2在Eg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最后以体内感染模式动物方式,确定EgMKK2干预前后对Eg致病性的影响。为针对以EgMKK2为中心,其通路上下游成员为靶点的药物研发、疫苗研制及临床治疗奠定基础和提供理论依据。
EgMKK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细粒棘球蚴生长、发育和致病性中的作用不明。本研究克隆获得EgMKK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gMKK2与哺乳动物MEK1/2高度同源,具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高度保守的催化域。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表明EgMKK2在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和囊泡阶段均存在表达,主要定位于原头蚴被膜、吸盘及顶突部位,其中原头蚴被膜和吸盘部位表达显著。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EgMKK2与Eg14-3-3.2和下游EgERK之间存在相互作用,EgMKK2自身也能够形成同源二聚体,并且体外表达EgMKK2蛋白具有激酶活性,能够使底物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发生磷酸化。体外实验表明三种抑制剂(Sorafenib、PD184352、U0126)均能有效抑制EgMKK和EgERK激酶的活性,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和囊泡均具有杀伤效果,其中Sorafenib杀伤效果较好;此外,宿主细胞因子EGF能够激活EgERK激酶的活性,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分别经三种抑制剂体外干预后,对小鼠的感染率明显降低,其中抑制剂Sorafenib和U0126干预效果较好,减轻了宿主肝脏的损伤。利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抑制剂Sorafenib和PD184352通过干预细粒棘球蚴MEK-ERK信号通路关键成员EgMKK和EgERK激酶的活性,破坏囊泡生发层的结构,对囊型包虫病小鼠模型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项目初步阐明EgMKK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细粒棘球蚴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通过干预EgMKK2激酶的活性能够明显降低细粒棘球蚴对宿主的致病性,该激酶抑制剂对囊型包虫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从而为细粒棘球蚴MEK-ERK信号通路中关键成员为靶点的药物研发、疫苗研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针对宿主细胞因子EGF对细粒棘球蚴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以及抑制剂对囊型包虫病的疗效,包括用药浓度、疗程和副作用等相关指标的检测,还需进一步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细粒棘球蚴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干预研究
AgB在细粒棘球蚴中免疫逃避作用机制的研究
γδT淋巴细胞在细粒棘球蚴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EgIR在胰岛素促细粒棘球蚴发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