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活性先导化合发现的重要基础。荚蒾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结构类型丰富,所含有的萜类成分结构多变、生物活性多样。尤其是该属植物含有独特分布的一类化合物- - vibsan型二萜,此类化合物为十一元大环二萜,结构奇特、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已引起广泛关注。我国荚蒾属植物资源丰富,但国内目前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申请人所在的课题组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从6种荚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60多个化合物,包括40个新化合物以及20多个vibsan型二萜;并发现了5个具有高选择性抑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活性化合物和多个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5种荚蒾属植物中萜类成分展开深入的研究,以获得大量结构多样和新颖的化合物;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系统的活性研究,以期发现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的化合物。
通过对荚蒾属多种植物进行的提取分离的方法学研究,发现提取该属植物中萜类成分的最佳方法。通过以上方法完成了4种荚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化合物95个/次,新化合物10个,其中发现22个vibsan-type二萜。从地中海荚蒾栽培品种(Viburnum tinus cv. variegatus)中发现了两个新颖的C-14,15,16,17四降新颖的vibsan-type二萜化合物,具有新奇的8,5桥环骨架。从湖北荚蒾中分离得到5个具有高选择性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活性八降达玛烷三萜。对所分离得到的vibsane-type二萜进行了促进神经突触分化的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vibsatin A、vibsanin K、vibsanin C具有明显的促进神经因子分化的作用。同时还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五种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白血病HL-60、肝癌SMMC-7721、肺癌A-519、乳腺癌SK-BR-3、胰腺癌PANC-1)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8个化合物对五种细胞株均有较好的活性(IC50,mM),其中化合物acetylvibsanol B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顺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莸属植物拒食二萜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三种杜鹃花属植物中新型二萜类成分的发现及其镇痛活性研究
两种马醉木属植物中新颖结构二萜类成分的发现及其镇痛活性研究
木通属植物三萜药效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优良基因资源的研究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