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消融已成为当前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残存癌细胞的复发或转移是影响其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有效免疫治疗有助于清除残存癌细胞,冷冻免疫反应将肿瘤局部消融与全身免疫治疗有机结合,成为当前热点课题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前列腺癌冷冻消融可诱导冷冻免疫反应,但抗肿瘤效应不足,脾脏树突状细胞(DC)活化不完全以及DC凋亡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与冷冻治疗后HMGB1大量释放有关。为进一步阐释冷冻免疫反应相关机制,本研究拟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RT-PCR、ELISA、ELISPOT、MTT、细胞杀伤实验等技术方法,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冷冻消融后HMGB1对DC表型活化、吞噬功能、分泌功能、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进行调节的相关机制,以及其诱导DC凋亡的相关机制,并探讨冷冻联合抑制HMGB1增强冷冻免疫反应消灭残存癌细胞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是目前相关研究领域热点问题之一,但中晚期前列腺癌仍是治疗难点,增强冷冻免疫反应有助于清除残存癌细胞。本课题组利用细胞学实验及动物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ELISA、实验等技术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分析探讨冷冻消融癌细胞释放HMGB1对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冷冻消融后PC-3细胞,大部分呈坏死状态(P<0.05),且HMGB1表达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SNC可促进iDC表面共刺激分子上调,加入HMGB1中和抗体的与iDC共培养,表面共刺激分子上调不明显(P>0.05)。用不同HMGB1浓度的肿瘤抗原刺激iDC,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µg/ml、10µg/ml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HLA-DR明显上调,100µg/ml组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上调不明显(P>0.05)。(3)冷冻治疗后肿瘤局部HMGBl表达水平及DC数量及活化比例均于术后第7天达最高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治疗术后l、7、14 d,肿瘤局部HMGBl表达水平及DC数量及活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组肿瘤局部HMGBl表达量与DC数量、DC活化比例均呈高度正相关r=0.883,r=0.997,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消融治疗术后肿瘤局部及脾脏HMGB1表达量与DC数量、活化比例及DC表面TOLL-4受体表达量均成高度正相关关系,DC活化比例与DC表面TOLL-4受体表达水平成高度正相关关系(P<0.001)。.该课题完成过程中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华医学杂志2篇,中华放射学杂志1篇、核心期刊3篇。相关研究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Nucleolin targeting AS1411 aptamer modified pH-sensitive micelles for enhanced delivery and antitumor efficacy of paclitaxel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MiR-145 inhibits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via PAK4-dependent pathway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冷冻消融联合TGF-β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及相关机制研究
氩氦冷冻消融联合GM-CSF诱导原位肿瘤疫苗的相关机制研究
新型调节细胞因子IL-35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和冷冻免疫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γδ T细胞亚群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疾病进展和冷冻消融治疗预后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