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治地理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国家为基本尺度的地缘政治学领域,更小尺度的"地方政治"的地理学研究则比较缺乏。矿区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政治地理单元,对其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着眼于矿区的"地方政治",试图在把握矿区独特的政治生态及其利益格局的基础上,从政治层面来探讨中国矿区的发展机制与空间变化原理。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主要侧重对矿区的地方政治特性及其在塌陷区改造等国家项目实施中的政策制定、出台、实施及其效果的政治过程进行考察。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政治-经济过程分析、政策过程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及关注主体行为的口述访谈、参与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放在个案调查。本项研究旨在形成关于中国矿区形成发展机制的深层次认识,在理论上推动地方尺度的政治地理学研究,在实践上为今后矿区等地方的开发和治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决策分析框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射流角度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CSO-WGPR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政治地理、响应策略与企业投资决策
流域地缘关系过程与中国传统政治地理
面向社会管理的政治地理学理论与实证研究
矿区锑形态的XAFS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