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腐朽菌是高等担子菌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的类群,它们在林业生产、食药用菌开发、纤维素降解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木材腐朽菌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降解作用。东喜马拉雅地区植物区系复杂,树木种类繁多,为木材腐朽菌提供了丰富的生长基质。虽然该地区特有树木种类丰富,然而过去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木材腐朽菌以广布种类为主,特有种类与其他地区相比并不丰富,这种现象与该地区植物区系研究的结论相悖,因此进一步系统研究该地区木材腐朽菌的种类,并在此基础上论述该地区木材腐朽菌的区系特征及其与树木的相关性、揭示该地区木材腐朽菌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对东喜马拉雅地区(包括西藏东部、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的木材腐朽菌,特别是是孔状木生真菌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主要类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对该地区的28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等进行了野外考察,共采集标本1688号,分离菌株165株。研究了保藏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标本馆(IFP)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HMAS)中采自东喜马拉雅地区的木材腐朽菌标本。通过对上述标本的系统鉴定研究,使东喜马拉雅地区已知的木材腐朽菌由项目开展前的418种增加到522种。其中53种能够造成树木病害,64种具有药用价值。研究还发现东喜马拉雅及其相邻地区孔状木材腐朽菌新种22个。对中国著名真菌灵芝的名称进行了订正,过去国内一直认为药用真菌灵芝的拉丁名称为Ganoderma lucidum (Curtis.) P. Karst.,即与欧洲的灵芝为同一种,通过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发现国内广泛栽培和应用的灵芝为一未发表的种类,定名为Ganoderma lingzhi Sheng H. Wu, Y.C. Dai & Y. Cao。此外,对我国林木病原腐朽菌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我国危害活立木的木腐菌共有152 种,其中49 种(占总数的34%)在中国首次报道为林木病原菌;135种(占总数的89%)造成木材白色腐朽,17 种导致褐色腐朽;67种为常见种,33种为偶见种,52种为少见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一株嗜盐嗜碱硫氧化菌的筛选、鉴定及硫氧化特性
中草药防止木材腐朽的抑菌机理研究
木霉菌控制担子菌防止木材腐朽机理的研究
中国木材腐朽菌波氏孔菌等6属的系统分类研究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的抑菌防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