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成了四种不同结构的荧光化学敏感器化合物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它们对阳离子—碱金属、碱土金属阳离子的识别功能;对阴离子—核苷碱酸盐如ATP、ADP、AMP阴离子的识别功能以及对环境酸度敏感的体系,工作详细研究了三类不同敏感器的敏感机制,它们分别为:1、通过改变光诱导的电子转移能力影响发光。2、通过监测芯测基缔合物荧光猝灭,以及3、通过改变化合物分子内的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间的竞争从而引起荧光强度的变化等来达到当结合外来物种时导出信息输出的目的,工作中仔细计算了前二类化合物对不同外来物种—阳离子和阳离子间的络合常数,确认了前者对镁离子具特征的识别能力,而后者则对三磷酸腺苷具特征的识别能力,本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四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有机发色团-石墨烯量子点的新型荧光探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对汞离子与酶活性的检测
新荧光发色团氨基萘二腈及其正离子荧光识别衍生物创制
阴离子中性荧光受体的设计、合成、识别和传感性质研究
孔径可调控的稀土-有机多孔材料的离子热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