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用高频数据对期货市场的日内风险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在ACD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刻画指令驱动市场流动性的多维指标,刻画日内流动性趋势,并建模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流动性的来源、大小、形成和传导机制进行系统分析。(2)将久期引入波动性分析,构建高频波动率模型,构造新的统计量,检验各微观变量中包含的信息量及对波动率的影响,深入研究价格形成和波动机制。(3)将流动性融入传统价格波动风险体系,开发综合风险度量模型。本研究意义在于:在方法上,用久期理论进行风险动态研究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为风险管理建立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为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在应用上,投资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策略进行交易,避免或降低流动性和波动性风险,还为监管部门实时监测风险、正确决策提供支持,也为恰当地设计交易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根据,促进期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本项目用高频数据对期货市场的日内风险进行系统研究。理论上,在对期货市场日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高频数据的风险研究的新模型和新的理论框架,从微观结构这个新的角度对价格形成与波动机制、风险度量进行系统研究,推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模型的发展。应用上,为日内实时风险度量提供科学化、数量化支持,对风险的精确识别和度量将会为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主要完成内容包括:.(1) 流动性风险的度量。将ACD模型引入期货市场日内流动性分析,构建新的多维流动性指标,力求包括尽可能多的且不引起冲突的单维指标,并能真实反映我国指令驱动市场的流动性。对流动性的来源、大小、形成机制、传导机制等进行了系统分析;.(2) 从微观角度系统研究价格形成与波动机制。将久期理论和模型引入波动性分析,构建高频波动率模型,分析久期中包含的信息量及对日内波动率的影响,以及交易量、持仓量对波动率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高频波动聚类的真正来源,深入研究了价格形成和波动机制;.(3) 流动性调整的风险价值的估计。用两种不同方式将流动性调整水平引入风险价值VaR,将二者融为一体进行风险评价,再用压力测试、返回检验等评价每种方法的有效性及估计的准确性。对我国期货市场进行了系统的风险分析,为完善市场风险监管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4) 不同市场间的比较。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中国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国外成熟市场的比较研究。考察交易机制的不同、交易者的不同、市场结构的不同与市场流动性、波动性之间的关系,比较市场微观结构的异同,为交易者提供更合理的交易策略,为监管部门决策提供量化支持。. 本项目按原计划进行, 在流动性风险和波动性风险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方法, 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为风险管理建立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已发表论文9篇,SCI期刊接收1篇,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另有3篇工作文章已完成,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2人,较好地完成了项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基于市场微观结构和非线性协整的期货市场日内价格间关系研究
基于动态不完全契约的中国经济转型期金融期货市场风险监控研究
基于下侧风险的期货套期保值理论研究
金融超高频数据下的日内跳跃风险检验与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