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为研究物种扩散到新范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进化历程提供了非常好的模式体系,为人们研究微进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本项目拟针对新入侵海南岛的外来物种-螺旋粉虱,综合运用微卫星位点,线粒体基因以及核基因等分子标记,通过扩增多个微卫星位点和线粒体COⅠ基因以及核rDNA基因ITS片断序列,对海南岛不同地区的螺旋粉虱种群以及海南本地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螺旋粉虱种群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比较研究,分析螺旋粉虱种群遗传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种群遗传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了解螺旋粉虱的入侵、扩散途径和机制,入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地理分化,探讨其入侵来源,为科学防控螺旋粉虱提供理论支持。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是相对封闭的海岛上一个新近入侵的外来物种,这种特殊性更有助于研究外来物种入侵过程中的进化和适应现象,从而揭示生物入侵进化的遗传基础。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ell是新入侵海南的检疫性害虫,对果树、蔬菜、观赏植物、行道树及经济林木等造成较严重的危害,研究螺旋粉虱的入侵来源可为科学防控螺旋粉虱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作为相对封闭的海岛上一个新入侵的外来物种,研究螺旋粉虱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将有助于揭示外来物种入侵过程中进化和适应的遗传基础,本项目以螺旋粉虱为研究对象,获得了螺旋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线粒体COⅠ基因和核rDNA基因ITS区序列,并筛选出了10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和8条RAPD引物,分子检测的结果是一致的,海南岛内的螺旋粉虱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并且在不同寄主间分化也不明显,可能是由于螺旋粉虱入侵海南的时间比较短,入侵时初始种群数量少或者是单次传入的结果;通过对来自中国海南、泰国、台湾、菲律宾、加纳利群岛等几个国家的螺旋粉虱种群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分析,发现海南种群与比较近的台湾种群及泰国种群的相似度均超过98%,而与相隔较远的加纳利种群相似度则低于50%,这表明螺旋粉虱很可能是由台湾或泰国传入海南的;为了准确快速鉴定不同龄期或不完整的螺旋粉虱样品,利用mtDNA COⅠ基因序列,设计出特异引物,建立了螺旋粉虱的快速分子鉴定技术,该技术只能对螺旋粉虱扩增出443bp大小的片段,而对别的粉虱不具有扩增能力,该技术操作方便,且灵敏度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MPE局部保持投影与ELM的螺旋锥齿轮故障诊断
高浓度煤粉火焰中煤质对最佳煤粉浓度的影响
双辊摆辗螺旋锥齿轮成形工艺参数优化
柴油污染粉土水油分布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Wolbachia对外来入侵烟粉虱种群的影响及其机理
外来新害虫扶桑绵粉蚧小种群入侵定殖的生态学机制
外来入侵害虫二斑叶螨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外来有害生物福寿螺的入侵来源和扩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