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生物入侵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可为有效控制和减少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中国许多省份都有福寿螺危害农作物的报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福寿螺进入中国大陆已近30年,而有关其入侵生物学尤其是入侵过程和机制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此外,以往对中国大陆福寿螺入侵危害的报道仅限于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这一个种,忽略了其近缘种入侵带来的生态影响和危害。本项目以入侵中国大陆地区的野生福寿螺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通过分子系统地理学和种群遗传学的分析,明确入侵中国大陆地区福寿螺的种类、地理起源,探讨入侵过程中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和种群遗传结构,重建引种历史和扩散路线,深入了解福寿螺的入侵过程,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福寿螺成功入侵的遗传机制,为福寿螺的有效防治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入侵我国大陆地区的福寿螺的种类、入侵来源及其种群遗传结构。本项目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我国大陆地区福寿螺包括Pomacea canaliculata 和P. maculata这两个物种,以及一个我国特有的隐蔽组(cryptic group)。目前P. maculata在我国仅在四川省和重庆市有分布,在重庆和四川省部分地区P. canaliculata 和P. maculata两物种共存;(2)从福寿螺P. canaliculata中分离出28个多态信息含量丰富的微卫星座位,可用于福寿螺的种群遗传学研究;(3)微卫星和线粒体序列分析结果均提示入侵我国的福寿螺存在多次引种,并且具有不同的原产地来源,推测入侵我国的P. canaliculata除从原产地阿根廷引入外,也可能从日本、菲律宾等入侵地区引入,而入侵我国的P. maculata可能来源于阿根廷和巴西。多次引入事件是促进福寿螺在我国建立种群并扩散,并且保持较高水平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4)测定了福寿螺P. canaliculat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这也是福寿螺属物种首次报道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扩散的多智能体模拟与空间预测
海南新入侵外来有害生物螺旋粉虱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外来入侵种福寿螺对四聚乙醛抗性的分子机理研究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规律及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