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有着十分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如何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也是研究难点,而其中光阳极则是影响光电转换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成为了技术发展的关键。本项目针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结构性能要求,借鉴典型生物微纳结构的优异光吸收特性,系统深入研究其优异光吸收特性原理及与结构包括材料组织、微纳结构形态、特征尺度以及分布等特征参数的关系,采用分形自相似设计方法建立多因素约束光阳极性能结构模型,探讨其仿生设计及制备工艺,解决结构参数设计的优化问题,以及大面积微纳尺度结构制备的工艺耦合问题,实现光阳极结构的可控制备,从而为光阳极结构的设计与制备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为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推动太阳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新工艺、新方法。
能源危机以及太阳能的利用日益得到关注,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自1991年开始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但是其电解质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自2009年引入钙钛矿敏化剂后拉开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序幕,短短几年时间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能量转换效率已超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本项目结合课题组在微纳制造方向积累的丰富经验,搭建了相关的实验平台,前期围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结构开展研究探索,制备出了超疏水宽波段抗反射硅基微纳结构、基于衍射光刻的微纳米结构、仿蝶翅的微纳米分级复合结构、基于金属催化辅助刻蚀的硅微米线、TiO2纳米棒复合结构、以及量子点敏化的Si/ZnO微米/纳米复合分级结构,并开展了上述结构在光解水制氢中的应用探索。后续逐渐调整研究内容,着力开展基于钙钛矿敏化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成功制备出了低温工艺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有效驱动LED发光和小叶轮旋转。相关工作共发表SCI论文2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授权6项,也为开发面向柔性电子的低温工艺微能源器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掺杂和修饰
基于双层复合光阳极的高效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基于多层光子晶体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设计构筑及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基于纳米结构的新型柔性纤维基可编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