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以超微电极为探针,通过控制探针或/和基底的电势激发微区电化学反应,是一种极具潜在应用价值的无掩模微加工技术。本项目拟发展组合探针技术,提出SECM绘图仪新思路,通过激发探针与基底之间< 1 pL量级的电解质溶液内的特定电化学反应,在基底上实现可持续的微米尺度的直接描绘,从而发展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新型微加工方法。预期结果包括:开发适于微米加工的具有独创性的SECM软接触模式;发展微米尺度的组合探针技术,研究相关表面反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建立SECM绘图仪技术的理论模型,提出优化实验条件的规律。
项目实施三年以来,我们根据项目的执行和进展情况,曾于2010年度进展报告中,对项目做了相关的调整,但仍然坚持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微加工的大方向,除了实验方法的建立外,将研究内容改为“功能微纳材料的原位合成、组装以及微纳米器件的构筑和表征”,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研究成果:.(1).提出了一种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组合探针技术,用于实现针尖上的产生/收集反应。当组合探针逼近基底的,收集系数随着二者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可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机理和单细胞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Chemical Letters上.(2).建立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软解触摸式,采用具有微纳米尖端开口的毛细管作为电解池,使SECM 探针和基底之间通过微小体积的电解质溶液进行接触,从而进行微纳米功能晶体材料的合成及微纳器件组装,成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3).采用软接触模式合成了铁氰化物掺杂的氯化钠固体溶液微晶体,系统研究了其合成机理、结构表征、全固态点化学性质以及微纳器件的性质,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4).采用软接触模式合成了跨尺度的氧化锌纳米结构薄膜,构筑了微纳米级的超级电容器和场效应管,并表征了相关的性能,成果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上。.此外,本项目还发表4篇核心期刊(《电化学》,2012,405-409;2011,252-256;2010,300-306;大学化学,2012,27,1-8)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申请号:201110203433.3)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扫描电化学微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联用系统的研制
基于大面积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微加工机理研究
激光扫描微探针光电化学技术应用研究
电化学扫描探针纳米加工与纳米电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