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为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水质污染中的MC-LR是导致肝癌的重要诱因。近年来蓝藻水华频发和肝癌发病率的增高,凸显寻找MC-LR与肝癌发生相关分子标记物的迫切需求。毒物致癌是一个渐进的进程,早期鉴别其发生风险,发展有效干预手段,是本课题的核心目标。我们的研究表明MC-LR可诱导人肝细胞恶性转化并在裸鼠体内成瘤,芯片分析显示,多个特异性miRNA发生了明显改变,并与我们在肝癌病人组织中发现的相关变化高度同步。提示这些miRNA在肝癌的发生进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并可能成为具有前瞻性的,高敏感肝癌发病风险预警分子标记。基于此,本项目拟开展以下研究:1.建立各代人肝细胞恶性转化株,动态检测目标miRNA,分析其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2.以WHO 推荐生活饮用水MCs标准,梯度配制MC-LR饮水及太湖蓝藻水华污染水系分点取样,长期毒染小鼠,动态分析目标miRNA的表达,发展水质安全生物检测技术。
肝癌为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水质污染中的MC-LR 是导致肝癌的重要诱因。近年来蓝藻水华频发和肝癌发病率的增高,凸显寻找MC-LR 与肝癌发生相关分子标记物的迫切需求。毒物致癌是一个渐进的进程,早期鉴别其发生风险,发展有效干预手段,是本课题的核心目标。我们在成功建立了人肝细胞体外MC-LR诱导恶性转变,获得2倍以上差异表达的miRNA分别为上调的78个,下调的48个;从小鼠在体MC-LR诱导肝脏成瘤模型(结节型和弥散型),获得2倍以上差异表达的miRNA分别为上调的36和129个,下调的104和126个。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调研,我们选择了具有人鼠同源的14个miRNA作为可能的分子标记物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上调的miR-490-3p和miR-590,下调的miR-99a、miR-195、miR-199a-3p和let-7b较为敏感,它们或许可以作为毒物导致肝癌发生的分子标记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A Prehepatectomy Circulating Exosomal microRNA Signature Predicts the Prognosis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 Benefits in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γ-GCS磷酸化介导微囊藻毒素-LR致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
微囊藻毒素-LR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微囊藻毒素-LR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特性表征
微囊藻毒素-LR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作用及与糖尿病发生的潜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