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镊捕获微粒机理及其输运特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07521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程晓民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周林,樊红朝,徐晔,徐忠朝,胡华,张磊
关键词:
水镊微粒微射流捕获输运
结项摘要

微制造在近十几年获得了迅猛发展,其关键技术和重要基础之一是实现对微粒的捕获和操控。目前,微粒的捕获和操控主要依赖于光、电和等离子体来实现。本项目拟提出一种全新的"水镊"理念:中空微射流产生回旋流,进而形成"水镊"。项目工作将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微射流的界面性质以及"水镊"形成条件,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对"水镊"流场进行模拟和分析,同时在视觉系统监控下研究"水镊"的稳定性。通过对"水镊"的形成、稳定、捕获精度、输运控制等深入研究,揭示"水镊"对微粒的捕获机理,建立和完善"水镊"对微粒的操控理论,解决"水镊"的稳定和操控关键问题,实现"水镊"对微粒的准确捕获与输运。本项目是研究小组基于水射流长期研究基础上的延伸,相关工作将探索和完善一种新的微制造原理和方法,同时为"水镊"直写三维微型零件提供一定的关键技术。

项目摘要

项目针对微射流的特点,研究了“水镊” 捕获微粒的机理,包括:中空微射流的动态特性、回旋流的形成、微射流和微粒的耦合作用、“水镊”捕获微粒数值模拟等,建立了“水镊”捕获微粒的理论模型,确定了“水镊”的形成条件及“水镊”对微粒的捕获条件。基于直线电机的运动特性,研究了“水镊” 对微粒的输运问题,搭建了直线电机驱动的“水镊”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实验平台的性能优化。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微制造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基于射流的微制造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本项目的支持下,已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2篇。项目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8项,其中授权日本和中国发明专利各1项、美国公开1项、PCT国际申请1项,完成了项目预期的指标(原申请书主要指标:SCI和EI论文6~8篇,专利2项)。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3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4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5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程晓民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27525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矢量光束的产生和调控机理及其在气溶胶微粒捕获上的应用

批准号:11374015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屈军
学科分类:A22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平面超构透镜的微型光镊捕获系统的研究

批准号:61905046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张武
学科分类:F0516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多孔介质内孔隙尺度CO2-水两相流动特性与捕获机理研究

批准号:5157603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刘瑜
学科分类:E0605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类球体微粒刀水致旋转驱动机理及其微纳铣削

批准号:51275251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程晓民
学科分类:E0512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