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村聚居模式演变及发展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508468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索朗白姆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藏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边普,格桑扎西,周杨
关键词:
发展西藏农村聚居模式演变
结项摘要

The settlements pattern in Tibet rural are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settlement study. It is the interaction result between local residents and the natur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where they rely for existence. The study reflect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ibet rural settlements. The various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s,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living habits and national cultural customs led to the hug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settlement pattern in Tibet rural area. At present, Tibet is in the period of constructing new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and rapid urb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s i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It is important in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ield to study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 rural settlements pattern. The study is helpfu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the mitigation of "Farmers, Rural Areas,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ssue. This study will analysi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betan rural areas, announce the main problems and its causes of the current existence settlements pattern. With exploring the factors and predicting the evolution rules, this study proposes to offer the development object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pattern in Tibet. The result will also guid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work as a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pattern in western China.

西藏农村聚居模式是乡村聚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定区域居民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乡村聚落形成、发展及分布规律的共性特征与区域差异。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特点、生活习惯及民族文化风俗导致了聚居模式的巨大地域差异。当前,西藏正处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和快速城镇化的新时期,正在实施规模空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聚居模式演变及发展研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三农”问题的缓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分析西藏农村聚居模式历史演变及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揭示西藏农村聚居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深入探讨西藏农村聚居模式演变的因素并预测其演变发展,提出西藏农村聚居模式的发展目标及实施策略,为引导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为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聚居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项目摘要

西藏传统聚落因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生产方式表现出较大的地域文化差异。特别在深受藏传佛教的强烈影响下,无论是村落整体风貌格局还是建筑单体的风格、空间处理和装饰艺术的综合应用,都能体现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浓郁的藏文化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藏文化。为了很好的保护这些独特的传统村落,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提出了西藏农村聚居模式的研究。项目组对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区特色村镇进行了调查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交通的便利和旅游的兴起,现代化快速发展使传统聚落的地域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对其保护势在必行。本项目从四个层面展开研究:第一层面对西藏传统聚落进行考察,形成对西藏农村聚居模式和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判断; 第二层面对西藏的传统聚落的基本特征及聚居类型进行梳理和归纳;第三层面分析影响西藏传统聚落发展的要因,从而为制订传统聚落保护的相关政策奠定基础;第四层面对西藏传统聚落内空间要素及人文要素进行提炼。随着新型城镇化以及美丽乡村项目在西藏地区的展开,在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使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在发生转变,更多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也悄悄地从历史舞台上消失。面对更新与发展,如何"防微杜渐",创造更合理的保护方法,对传统村落保护及之后的建设中作以引导,使之成为从保护规划前期研究至后期的实施阶段重要性的依据。使之“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 个性鲜明、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注重在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统、民族精神的特色城镇, 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西藏新型聚居空间。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5

资产配置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资产配置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DOI:
发表时间:2016

索朗白姆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宁夏回族聚居限制开发区区域发展机理与模式研究

批准号:4116102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米文宝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5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西北地区农村聚居单元绿色建构研究

批准号:5167848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虞志淳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旅游产业对三峡库区农村发展的影响及模式研究

批准号:70873034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万先进
学科分类:G03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泥河湾盆地衰落农村发展模式与演化规律研究

批准号:4167113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劲松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