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7236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2.00
负责人:方向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运海,王默力,刘宏军,黄清,戎冬冬,刘川,王紫晨,张晓锋,孟莉
关键词:
脑卒中腔隙性梗死预后发病率流行病学
结项摘要

腔隙性脑梗死(LAC)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种亚型,以往认为其临床表现轻,残疾率、复发率、死亡率远低于其他亚型卒中,因此不受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发现LAC是脑卒中的主要亚型,危险因素可能有其独特之处,其远期预后不良,应该予以重视。而国内尚未见到LAC流行病学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各项危险因素持续升高,LAC的发病有可能会大幅增加,因此,应该积极开展LAC的流行病学研究。在CT、MRI应用之前,LAC诊断手段不适于流行病学研究。随着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即可做出LAC诊断。本研究拟采用疾病监测、前瞻性定群研究和回顾性定群研究方法,以2003年后北京和长沙二城市所建立的脑卒中监测网及2003-2004年在北京5个研究社区所登记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LAC研究,明确LAC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趋势、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关于腔隙性脑梗死(LAC)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后,对于LAC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进行了全面研究。在研究的6年期间,共监测到1583例首发脑卒中病例,其中84.9%(1184例)为缺血性卒中(IS),437例患者为LAC(分别占总卒中和IS的27.6(437/1184)和36.9%437/1184))。6年间LAC平均发病粗率是76.93/10万,平均标化发病率为35.25/10万。LAC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70岁达高峰,女性65岁达高峰;LAC患者的女性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代谢异常患病比例明显高于非LAC患者(P<0.05)。LAC患者28天病死率为0.46%,明显低于非LAC患者(14.85%)。1年以后,二组患者累积死亡率无明显差别。.通过对71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3.5±0.9人年的随访,共发生终点事件117例,累积不良事件发病率:4.72/100人年。.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年龄、性别、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BMI、高脂血脂症、吸烟、饮酒、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ADL)依赖率、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调整后发现,LAC与非LAC患者的全死因死亡率、急性CVD事件发病率,复发性脑卒中发病率都没有明显区别。但是,LAC死于急性CVD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非LAC患者(73.33% vs 45.83%, P=0.039),LAC患者的急性心血管病(CVD)事件中以复发性IS为主,而非LAC组患者死于其他疾病的危险高于非LAC患者,发生严重急性CVD事件比例远高于LAC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在LAC组患者,增龄、男性、高血压、心脏病史、ADL依赖、认知功能障碍和中重度抑郁状态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报因素,而男性、糖尿病、ADL依赖是患者发生急性CVD事件的独立预报因素,男性、轻度抑郁状态是复发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报因子。而在非LAC患者,仅有增龄是死亡的独立预报因子,未见急性CVD事件和复发性卒中的独立预报因子。.研究期间共培养了3名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及1名国内访问学者;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7篇。研究者受邀在两次国际会议上做大会发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5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方向华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671797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光子带隙谐振腔回旋管的研究

批准号:60871063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唐昌建
学科分类:F0122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空芯光子带隙光纤光栅腔增强气体传感技术研究

批准号:6180515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唐剑
学科分类:F05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隙腔三维形貌的岩石裂隙变形及渗流特性研究

批准号:5110907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郭保华
学科分类:E09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光子带隙缺陷结构微环形腔的高灵敏角速度传感研究

批准号:6130425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顾宏
学科分类:F03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