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中医学传统病因和现代医学病因病理造模的方法,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寒饮蕴肺证的病因,用寒凉刺激结合烟熏及气管内滴注内毒素方法建立COPD寒饮蕴肺证的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动态观察(间隔10天,共60天)该大鼠模型的自然恢复中的病机演变,并用自拟温阳化饮方对该大鼠模型进行动态干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的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通道蛋白(AQP)1,黏蛋白MUC5AC,生长因子VEGF、TGF-β1,粘附分子ICAM-1、VCAM-1,动脉血中IL -8、10、13,TNF-α,cAMP/cGMP等的改变,多层面评价该病证大鼠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寒凉因素对该病证模型建立的作用和机制,阐释该大鼠模型的自然病机演变规律以及温阳化饮方对其的动态干预作用及机制,为COP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本项目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动态观察(间隔10天,共60天)COPD大鼠模型和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在自然状态下、自拟温阳化饮方(以下称中药)和布地奈得雾化剂(以下称西药)干预下的变化以分析其病机演变。30天造模后,两种模型大鼠均表现出相应的证(症状、体征)。模型组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造模后大鼠的肺功能受到损伤,FEV0.3/FVC比值降低,吸气阻力(Ri)、呼气阻力(R e)均增大,肺顺应性(Cldyn)降低,说明造模后大鼠已经形成了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各项指标异常更为明显。在自然演变状态下肺功能持续异常,中药及西药干预下肺功能指标能够改善,寒饮蕴肺证组中药优于西药,但后期指标改善不明显,COPD组两者总体差异不明显。光镜下两种模型大鼠气管及肺组织的病理切片符合COPD的病理改变,且差异不明显,两种模型在60天的自然演变状态下肺功能指标及肺组织病理异常没有趋向正常,中药及西药干预下肺组织损伤逐渐改善,尤其是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的肺组织肿胀减轻。研究发现模型大鼠肺组织中MMP-9、TIMP-1升高,AQP1降低,Muc5AC升高,IL-13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两种模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寒饮蕴肺证模型异常明显,自然演变状态下两种模型仍有差异,药物干预下中药优于西药,中药在寒饮蕴肺证模型中作用明显,表明肺组织MMP-9、TIMP-1、AQP1、Muc5AC,动脉血中IL-13的异常表达与寒饮蕴肺证有相关性;模型大鼠ICAM-1和VCAM-1升高,但两种模型之间无差异,自然演变状态下仍较高,药物干预对指标的改善不明显;动脉血中IL -8、TNF-α均较正常组偏高,自然演变状态下仍有升高趋势,药物干预能够降低,且早期西药效果较好,后期中药优于西药;肺组织中TGF-β1降低,动脉血中IL-10较正常组偏低,但两组模型无显著性差异;cAMP/cGMP比值显示造模后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自然演变状态下前10天比值下降明显;肺组织中VEGF造模后与正常组无差异,两种模型之间也无差异。.研究表明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AQP1降低,Muc5ac、MMP-9、TIMP-1升高及IL -13升高,导致模型大鼠气道内的湿化降低,肺泡内及肺组织间水分增多,粘液呈高分泌状态,加之各种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使气道内各种脱落的细胞、炎症细胞及颗粒与粘液、水分形成了“痰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寒凉因素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机理的初步研究
基于NF-κB通路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气道重塑机理及温阳化饮方干预机制研究
煤烟污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遗传研究
基于NF-κB-mTOR通路和自噬基因Atg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气道炎症机理及干预机制研究